我夫郎是个作精[穿书](215)

2025-09-23 评论

  谢风笑道:“我倒是宁愿在地方上做事。”

  在地方上自由一些,而且他到了京城总会回到家里,因为有些事,他跟家里的关系不好。

  宋长叙说道:“地方确实有自己的好处,先吃菜,我点了都是招牌菜,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吃起来挺不错,罗双吃了一阵,喝完汤就不喝了。他在地方上办了一个婴儿案,对吃食就没什么兴致,这段日子消瘦许多。

  宋长叙打量罗双的身形,他说道:“罗兄还是多吃一些,京城出了好几家饭馆,罗兄到时候可以去尝试总能找到喜欢的馆子。”

  罗双含笑点头,“我只是水土不服,在地方待久了,回到京城还有些不习惯。”

  他们说了一阵话,谢风还是带着几分开朗,喝了好几杯酒。

  晚上他们各自回去,宋长叙看见他们都高兴,自己坐上马车也回去了。

  他喝的不多,但回来的时候脸还是红彤彤的,有酒精上头,又有情绪高涨,他走到半路上不忘给许知昼买小吃。

  回到家里把小吃递给许知昼,许知昼开心的应了一声,让侍从送来醒酒汤。

  宋长叙喝完醒酒汤,盥洗后冒着热气。许知昼又去用牙粉刷了牙才上来,他吃的满足,戳了一下宋长叙。

  “陶陶需要新本子了,明日你下值了,我们一块去书铺。”他也想买点新话本,他记得宋长叙也说过要买书。

  宋长叙吐出一口热气点头,“都听你的。”

  许知昼没从他身上闻到酒气,窝在他怀里很安心的睡着了。

  翌日,许知昼起身去看陶陶,他只是悄悄在窗户旁看。请来的夫子是举人出身,负责一个小孩子的启蒙还有几分浪费。

  许知昼今天还要物色适合陶陶的书院,他早先派冉星文去打听了。

  冉星文说道:“主夫,我打听了京城所有的书院,只有三家书院是不错的。第一就是山海书院,这个书院的要求最高。每年的束脩是二十两银子,另外会让他们在开学前先写一百个字,作为入学测试,若是通过才能进去读书。”

  “还有两个书院一个是若水书院一个是清河书院,若水书院的束脩在十五两,清河书院需要子女家中有入朝做官的人,束脩二十两。”

  许知昼首先就把若水书院淘汰了,没有任何要求看起来门槛太低,清河书院要入朝为官的子女,会不会让孩子从小就太看重门第之分。

  他思来想去觉得山海书院是最适合的,但还是要实地考察。

  他想到什么眼睛一亮,“星文,你写个帖子去沈府请沈夫郎下午喝下午茶,我们小聚一番。”

  冉星文明了其中道理,应一声就去办。

  他写完帖子就送到沈府去。

  刘融在家也是偷闲,如今从侍从手里接过帖子,自然高兴。

  “把御前龙井包二两,我拿去同知昼一块喝。”

  御前龙井是好东西,还是刘融带着沈扬去看刘忘生,正好陛下赏了茶叶过来,刘忘生就给他们分装了五两。

  沈良喜欢喝,但他却不带到皇宫去,只在家里过过瘾。他们不能大方的在皇宫喝,但他们可以大方的喝下午茶。

  把孩子送到书院后,刘融有许多时间。儿子下午放学回来,乖乖做作业,做完就吃饭,晚上跟沈良玩一阵,带着出去逛夜市就睡觉,省事多了。

  到了下午他带着茶叶就上宋府找许知昼。许知昼邀他一块先去花园看看,然后刘融把茶递给他。

  “御前龙井很好喝,我们泡点喝喝看。”

  许知昼应下。

  侍从泡了一壶过来,小心翼翼的搁在桌上,茶点摆在亭子上,大概有四五种,都是热气腾腾的泛着香气。

  他们先聊了一阵,许知昼就聊到书院的事。

  刘融:“我觉得山海书院不错,刚开始我是想把扬儿送到清河书院去的,但相公说,山海书院请了一位隐世的大儒做夫子,而且可以跟其他不同的人做朋友,我想想也是,就把扬儿送到山海书院了。”

  “清河书院除了我们的孩子在,还有一些孩子是高官的孩子,总之产生一些磕磕碰碰也不好,山海书院有大儒在,我还是比较喜欢。而且我问了父亲,父亲也同意让扬儿去山海书院。”

  小孩子现在最重要是打好基础,等年纪大了,一股脑就送到国子监去了,还愁结交不到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本事,结交人脉是很容易的事。

  许知昼心中有了计较。

  宋长叙下值回来,陶陶拿着本子过来喊他:“爹,这个字怎么念的,我忘记啦。”

  宋长叙念了一遍,“我换了官袍去书铺买书,你阿爹说你要买新本子,我们全家一块去。”

  陶陶高兴的应一声,听了宋长叙的话从课堂上带来的瞌睡都没了。

  “我放下本子就过来。”

  书铺离的不远,他们没有坐马车,到了书铺,宋长叙挑了两本书,许知昼买了一本话本,陶陶挑了三个新本子。

  许知昼说道:“等陶陶五岁就要去书院读书,我听说山海书院不错,我们去看看?”

  宋长叙牵着陶陶的手,“那就去看看。”

  山海书院已经下学了,宋长叙跟许知昼过去说明来意,门子放他们进来,有一个夫子带着他们在书院逛了逛。

  宋长叙问了有哪些夫子,他看环境不错,当然他更看重夫子的能力,一个好夫子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宋大人放心,我们书院的夫子都是耳熟能详的人……”

  宋长叙听着确实有几个耳熟的名字,许知昼听的懵懂,陶陶觉得这位夫子说的人名跟菜名一样。

  他饿了。

  宋长叙:“好,我已经了解。”

  带着陶陶回去,陶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三串糖葫芦,自己留了一串,给爹和阿爹一串,收获了许知昼的夸奖。

  许知昼:“孩子真懂事,我怎么能让你掏钱请我们,相公,你给陶陶二十个铜子。”

  宋长叙:“……”

  作者有话说:

  陶陶:二十个铜子,好耶,赚了十个!

  小宋:(点铜子)

 

 

第116章 我长大了

  陶陶开心的点着铜子塞进自己的荷包。回到家里,陶陶给宋长叙,许知昼道了晚安就回到自己的屋子。

  他今天出门就带了十五个铜子,没想到花了十个铜子还赚了二十个铜子。

  他找许知昼要了一个有他半个人形那么大的箱子,里面有他藏的私房钱。

  他最喜欢的是过年有许多压岁钱。因为他是小孩子,爹娘给的压岁钱每年是二十两,再加上其他的长辈,和爹爹在官场上的朋友,他一年的压岁钱有八十两。

  每周的零花钱,许知昼给他一百个铜子,有时不够用,他就用自己的压岁钱。主要是他喜欢请朋友们吃饭,他还有一个目前对他而言烧钱的爱好,喜欢收集各种不同的木雕。

  陶陶找在工部的裴叔叔给他的墙壁上打了三排高高的架子,上面已经摆了十几个木雕。

  他为什么找裴叔叔呢,当然是因为裴叔叔做木工不要钱!

  陶陶精打细算。

  他把新本子放下,把做错的作业本拿出来看错题,惨不忍睹啊。

  他自己都不忍心看,害臊的很。

  “这能怪我么,夫子讲课太好睡了。”陶陶吐槽一句。

  “小公子您该睡觉了。”有侍从喊道。

  陶陶看见门上印了一个黑黑的长影,他应一声,吹了蜡烛就翻身上床,盖着小被几。

  小孩子没什么烦恼,很快就睡着了。

  翌日公鸡打鸣,陶陶就在赖床。公鸡是庄子上送过来的,专门为了叫陶陶起床养的。

  陶陶揉了揉脑袋爬起来跟宋长叙一块吃早食,他拿着勺子喝粥的时候,差点让鼻子也跟着喝粥。

  “对你来说起这么早还是太困难了,今天你克服一下我下值回来跟夫子说说。”

  陶陶小鸡啄米般点头:“爹爹说的对。”

  宋长叙语重心长:“毕竟以后要早起的日子还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端瑜 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甜宠文 穿书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