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传承的意义吗?
而且,“红薯不能成为主食,那前两个呢?”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认,玉米,土豆,红薯,这三大作物的引进,救活了无数百姓的性命,也塑造了大梁相对于之前朝代,更为持久的盛世。】
“彩!”
“老天有眼!”
“陛下万岁!太子万岁!”
纵然民间激动之时,说出不少僭越之语,可无人在意这一点僭越。
因为天幕,带来这样盛世的前提,是弘德帝派人开辟新航路,是弘德帝让农事官专注于外来作物的本土化改良,是弘德帝那超越世人的眼光,是如今的太子——承天之运。
【也是因此,纵然已经不是弘德一朝,可仍旧陆陆续续,有民间的百姓,为鹤仙建庙,为李康将军建庙,为周均等主导外来作物改良的农事官建庙。
他们靠的,不是文人的歌功颂德,而是还哺天下百姓。
人在做,天在看,天意,即民意,人民,不会忘记将他们拉起来的人。
大梁太宗文皇帝姜衡一生修仙,弘德后期,于朝臣而言,甚至一度有“昏君”的苗头,可自始至终,太宗文皇帝一直没有忘记百姓,于是百姓也没有忘记他。
太宗文皇帝想要成仙,那百姓为其建造庙宇,助其成仙。】
这是何等的民望……
哪怕明知弘德帝值得,可看到这样振聋发聩的语句,他们仍旧感到震撼。
因为弘德帝将百姓放在心里,所以弘德帝想要成仙,百姓便让他成仙,这才是,真正的民心。
也从来都是,百姓信你,你才是真正的皇帝,百姓,还是一切的根本。
这才是……这才是帝王该有的求仙之路啊!
【民间皆传,太宗文皇帝姜衡,乃天上的仙鹤真君,因不懂情爱,前往人间历劫,不料,本性难改,仙君仍旧不通情爱,却因仙君怜悯众生,以大爱再度成仙。
但情劫未过,故而,民间等着仙君,再来渡一次情劫。
宪宗在民望之下,顺水推舟,追封其父太宗文皇帝元鹤真人姜衡为“九天无垢纯灵净世度尘元鹤仙君”。
十年,百年,数百年,太宗文皇帝姜衡姜鹤仙,仍旧是仙。】
一直不愿储君修仙的元泰帝默默挺直了脊背,神色难得有些飘飘然,这是他儿子!
历朝历代,不缺少皇帝,但他的儿子,是百姓亲口承认的仙人!
听听这道号,一听就是个白璧无瑕绝世善良的好仙!
这当皇帝啊,求仙访道问仙丹,没用,还要皇帝自己有用,有慧根,自己修呐!看看,我儿子就修成了!
而朝臣,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些救世的作物,也心甘情愿地恭喜弘德帝成仙,称赞太子殿下找到了修仙之道,赞叹陛下真是会养孩子,养出个盛世明君,千古仙君……
唯有姜衡本人,面上一派淡然,实则脚趾抠地,妈耶,姜稷这孩子什么审美,这一长串名头,ooc了啊,姜稷真的是他带出来的吗?天幕你别骗我!
【当然,百姓如此信奉鹤仙,除了粮食这个持续性在后期发力的,免不了还有防治天花带来的影响,这个在医学专题的时候再细讲哈。】
“什么?!”
“防治……防治什么?”
“天花?!”
塔娜再度失态,中原好歹地大物博,人丁兴盛,又有传承千年的中医,可草原不一样,一旦有天花,但凡发现晚一点,控制晚一点,无异于灭顶之灾。
“防治天花,长生天……太子殿下,他真的是仙人转世对不对,王妃姐姐,对不对,若非如此,他怎么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
“乌日罕,乌日罕,太子会防治天花……”
“乌日罕,我们写信回去给阿爸,太子是圣君,他能治疗天花,我们早点归附……”
王妃听到防治天花又何尝不震惊,但此时听到塔娜语无伦次的话,又立马卯足了精神,天命,果真在我大梁!
民间,同样一片哗然。
“仙君!弘德帝!太子!一定真的是仙君!”
“是!太子一定是仙君!弘德帝这么厉害,若不是仙君,怎么一心想要修仙?肯定是转世前的记忆在影响!”
“上天垂怜,上天垂怜呜呜呜……”
无数医者更是情不自禁落了泪,天花……防治?
“如此功德,成仙,本就应该。”
山窝里,陈奇在原地站了许久,连药材落地,也没让他回神。
“京城……”
他的路在脚下,可……
“该去一趟京城了。”
太医院,这群顶尖的医者,虽一直庆幸他们不用像老大人们一样加班,可此刻,不需要任何话语,他们,宁愿能早一天加班。
而钦明殿,大梁君臣同时灼热地看向姜衡。
楚王这两年为了给太子背锅,没少和道士聚在一起,研究修仙,此刻,楚王甚至萌生了一个想法,父皇您要不干脆退位,让紫微星正位得了?
【毕竟这一期的主题是鹤仙的遗产,而天花,是在鹤仙在位期间就搞定了的。】
此言一出,天幕下更是炸开了锅,他们以为,天花至少会比土豆难脱毒改良吧?土豆都那么久了才大规模推广,结果天幕转头就说,天花反而治理得更快?
“神仙手段……”
姜衡看着文武百官的模样,眉心一跳,百官尚且如此,民间呢?
他虽然因为穿越,抱着一丝修仙能成的念头,那是为了回家,但,中原文明几千年,天灾也好,人祸也罢,都是人民群众,自己渡劫扛过去的。
舆论,也该止一止了,可不能让百姓,把最重要的,属于自己的能力,给忘了。
【这三样粮食作物则不同,是需要后代皇帝,继承并继续改进的,而不是纯白拿。】
【这是鹤仙遗产中的,为天下计。】
【而另一份鹤仙的遗产,则是鹤仙晚年在道宫修仙期间,所撰写的修仙手札,这本修仙手札,还有另一个名字——《帝书》。】
第41章 学的太宗!(二更
《帝书》?!
还是给后继之君的遗产!
朝臣们恨不得自己当场眼瞎耳聋,老天爷,他们没理解错吧?这是弘德帝教导儿孙怎么当皇帝的吧?这是能公开说的吗?
以他们对天幕的了解,既然要讲《帝书》,那里面的内容,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要命了啊!
没有哪一刻,他们无比希望,这阿婆主,能再懒一点,浑水摸鱼一点,这次的视频,咱就不那么认真做了好不?
很显然,他们失望了。
天幕放出了修仙手札,或者说,是帝书的开端。
[老子曾言: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吾深以为然。①
自古求仙者万万,得道者寥寥,盖因其念重矣。凡心尚不能控,何以成仙而长生耶?
悲夫,吾亦凡人也,圣人,仙人之心境,路漫漫而不达,虽有心求索,而仙途尤远。
吾尝观夫先人,得道者,无一为帝者,为帝者,虽求仙访道,终不得道,此岂令我舍王冕乎?
非矣,吾虽求道,然责为天下,不可弃也,前人之路不通,吾未尝不可辟也。
帝者,为君,为王,为天子也。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业,吾已占其三,唯道不可破。
是矣,为王之道,在代行天道,持天地之自然,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合全天道矣。
何为天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不足者,无外乎百姓也。]②
“这么大一堆,说得什么意思啊?”
“我不道啊,我又不是读书人。”
“不是说弘德帝都写白话的吗?怎么还是弯弯绕绕的?”
看不懂的一头雾水,而看懂了的,一个个额头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