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95)

2025-09-28 评论

  “捡到菌菇,也来得及去镇上卖了,多少也有些进项。”

  民生百态,各不相同,却又殊途同归,不过是更加便捷轻松的生活。

  【而到了水泥稳定推广的大后期,水泥也能被用在建造房屋上面。】

  “真好,这个不透风,比泥墙好。”这是百姓。

  “这……这颜色……不好看……”

  “诶诶诶,你们干什么,不能动手啊!”

  这是管不住嘴凡尔赛的人。

  【科举考场,也从省一级(乡试)的考场开始,用水泥进行了翻新,保证考场的不漏雨不漏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科举考试中学子的发热概率。】

  “大德!”

  这下,可没有书生说什么奇淫巧技了,科举考场的环境是什么鬼样子,他们可太清楚了,水泥能让考场变得更好,他们只有支持了,巴不得这水泥早点研究出来。

  【王二柱,人如其名,如同一根无声的柱梁,立住了自己,也立住了千家万户。】

  【这一期的几位历史人物,相较于之前的名人,名声并不远扬,但做实事的功臣,史书会铭记,人民也不会忘记。

  好啦,这一期的视频并不长,就先讲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先研发火铳和火炮。”

  天幕一停,元泰帝大手一挥,直接下令,一切,先以明年的灭岛之行为重。

  琉球的归附,是藩国主动的归附,但倭岛和琉球能得知,其他国家,迟早也会察觉不对。

  琉球是柔,那灭倭就是“刚”,刚柔并济,才是中正之道。

  “不阻止民间对水泥的研发,并且予以鼓励,”姜衡在后面做补充,“若是民间,有其他的发明,亦可上报,经核查,均给相应的奖励,这一点,劳右相拟出一个章程来。”

  “臣遵旨。”右相也直接接下来了,说是他拟,当丞相府是摆设吗?他只需要最后把关就行,殿下也只要结果。

 

 

第56章 出兵倭岛前夕

  这一期天幕结束后不久,出使倭寇的使臣和兵士便大包大揽回了朝。

  面对多了一船的金银和其余厚礼,曾离也就笑着解释了一下。

  曾离想着来都来了,只是传旨未免白走一遭,便在“贿赂”下,指导了一下大国先进的勘探工艺和提炼技术,反正这些金银,迟早都是大梁的,倭寇如今多开采提炼些,以后不也轻松一点吗?

  东樱王看他的架势,越看越觉得,不像是大梁想真的对他们出兵,不然何必帮他一个东樱王坐稳王位?

  幕府分明才是叛贼!那些银山,之前开采,可都是充实了幕府。

  而现在多出的一条船,便是倭岛朝堂,给上国的赔礼,都是从幕府抄出来的,东樱王虽然心疼,但对比整个倭岛,他就不心疼了。

  而户部老大人们,第一时间,冲向了银子,入库!马上入库!那速度,将军们都没反应过来。

  “金山银山,不出意外,倭岛王室和朝廷都不会停止开采,但是会因为如何分割利益,而一直扯皮。”

  “幕府一系大受打击,武将们分而食之,臣给东樱王教了一些是上不得台面的阴招,至少在明年出兵前,倭岛内部都静不下来。”

  “这是教他们勘测矿山,又在倭岛闲游时臣记下的地形。”

  曾离面不改色地拿出一张绢布绘制的堪舆图,可谓是王炸。

  姜衡双眼放光,却没有接过堪舆图,而是一把抓住了曾离的双手,“曾卿竟连制图也会?怎不早告诉我?若是因孤的疏忽,让曾卿伤到了,岂不是我大梁的损失?”

  这到底是什么宝藏?越挖越多?

  古人虽然说着含蓄,但是细数能上史书的明君贤臣,其腻歪黏糊,跟含蓄一点也不沾边。

  曾离对于姜衡的上手,也不觉得哪里不对,得到主君的认可与亲近,这不是他应得的吗?双眼含情,一脸感动,“不过小道矣,军中领军的将领有几个不会的?臣不过微薄之身,如何能比得上灭倭的大业?这都是臣,应该的!”

  “曾卿~”

  “殿下!”

  “且去东宫,孤为卿,与诸位将士,接风洗尘!”

  史官记下关键词,等回去后补充完整,这得好好写,毕竟明眼一看就是一段君臣佳话,可不能写得太平淡了!

  而曾离,更是在这次出使后,被破格安排进了兵部,提拔为兵部郎中。

  礼部和鸿胪寺倒是想抢,但是没抢过,武将一直觉得,兵部需要多一些懂兵法,不只会纸上谈兵的官员。

  而带回来的这一批银子,大半投入了军备生产上面。

  用倭岛带回来的银子,研发出兵倭岛的火器,怎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始有终呢?

  这一转眼,就到了元泰二十四年的新年。

  去年初一,一首问月横空出世。

  今年过年,直接官方演奏问月,调动朝堂,将士,与民众的情绪。

  年后,姜衡去了一趟经业书院的医学院。

  在第八期视频,天幕透露天花防治后,民间陆续有好些经验丰富的大夫来到了京城。

  这些大夫医术也都是经过检测和认可的,但问题在于,他们与常年在太医院的太医就诊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待在一起久了,总是会有矛盾。

  于是,这些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大夫,就被安排到了经业书院教导弟子,也有专门的区域,给他们做研究。

  太医院的太医有时候也会来这儿教学,但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太医院,不住在医学院。

  而姜衡这一次去医学院,是因为那边传来消息,研究小有成果了。

  这些医者是为天花来的,但却不仅仅只为天花而来。

  天幕上所说的天花防治,进展比土豆脱毒适应中原还快,那他们就不急,与其在太子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试验,惹出祸事,不如先等一等,一是等太子的想法得到确认,二是等天幕。

  他们宁愿天花早早被他人攻克,他们晚一步,也不想一个没控制住,扩散了天花,毕竟,人命关天。

  所以,他们这些时间在京城,一个是义诊,二个是太医院的书多,给自己充能,三个嘛,那就是在书院,将医术给传下去,救治更多的人。

  当然,对于第三点,有一些是家传,这个看每个医者的个人情况,并不强求。

  至于最后一点,便是太子抛出来的想法,需要他们去研究琢磨。

  太子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想要他们提炼出酒的精华,是为酒精。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烈酒本就有拿来消毒的作用,不是没人知道,但是酒是粮食酿造的,贵呀。

  但这,对于皇宫而言,并不是问题。

  所以太子让他们提炼酒的精华,太医院和他们医学院,都表示没有问题,针对提炼精华这样的词汇,更表示正常,医与道本就相通,太过正常了。

  像是天幕中提起的玻璃,为了给他们做研究,现在高成本的玻璃,在他们医学院和太医院里,都有。

  而酒精,便是医学院里面的医者率先成功提取出来的。

  不是太医院的太医废,相反,一个个都是精英,但是在宫里待久了,也逐渐形成了保守的作风,做起实验来,难免就不如医学院老先生们敢于尝试。

  而这一次姜衡要来看的小有成果,是提取蒜的精华。

  姜衡的目的,当然是大蒜素。

  “诸位先生,是成了吗?”

  “太子殿下来了?”

  “是殿下啊,殿下快来看!”

  放在姜衡面前的,是大蒜中提取出来的淡黄色液体。

  “试过白水,酒,酒精,效果各不相同,但是目前而言,都不太稳定。”

  “不过祛邪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是成本稍微有点贵。”

  “还很麻烦,温度麻烦不说,每天都还得晃一晃,瞅一瞅,一个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保存也不容易,还得放冰库,不过我们目前提取出来的,放不放影响也不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