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一声令下,孙继言只好带了几十名王府亲卫破门而入,里外仔细查了个遍。
沈池倒也不生气,捧着杯茶,笑眯眯坐旁边陪着。
孙继言起先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查到后院,墙角发现了层层覆盖的脚印,他抬头看了看熏得漆黑的院墙,悚然而惊,翻墙跃入了对面的杨家。
不多时,孙继言在杨家转了一圈,带着兵士回转来沈家这边,黑着脸问,“沈大人是从这里翻墙出去的?“
沈池笑眯眯地说,“正是。孙指挥使的防务有些懈怠啊。”
孙继言脸色黑得像锅底,厉声喝道,“再调五十个人来!连杨家这边一起圈起来!”
第70章 天牢
殷季这边得了确凿消息,一颗吊着的心反倒放回了肚子里,吩咐孙继言,“里外围死。沈家的厨子别放出门,也别送东西进去,饿她两天,看她还能不能四处蹦达地欢!“
但是两百张黄纸贴遍了京城的街头巷尾,派人揭掉也来不及了。
京城突然戒严,百姓原本就惶惶然不知发生了何事,流言四处飞。如今庆昭公主亲自写了文章,痛诉她哥哥端王不念骨血亲情,把他的亲妹夫拿下大理寺天牢,如今受刑将死。泣血恳求哥哥刀下留人,给他的亲外甥留个爹。
坊间顿时议论纷纷,感慨天家冷血,端王无情。
沈家向来吃新鲜的饭食,现买现做,厨房不囤粮。厨房里的丁点儿存粮一天就吃完了。
沈池早上起来喝了点稀粥,中午饿了一顿,就觉得头晕眼花,躺在紫藤花架下面不起来了,有气无力地道,“军爷,麻烦给孙指挥使递个信儿罢,什么时候能放厨子出去买菜?”
过了一刻钟,有军士在门外高声道,”孙头儿的原话,饿着,饿死了事。“
沈池居然还能笑得出声,回道,“你们去回孙指挥使,真饿死了,他的官衔儿也保不住。”
又过了一刻钟,刚才那个军士高声道,“孙头儿说,饿两天,熬着!”
沈池叹了口气,知道这是端王的意思了。
沈宅上下准备着勒紧腰带,熬上两天,没想到这天下午,救星上门了。
庆昭公主带着大包小包,亲自登门探望。
庆昭公主上次大闹了端王府,早已满城轰动。堵在沈宅门口的兵士认识这位主儿,犹犹豫豫又过来拦,庆昭公主抬手就是一记耳光,甩得兵士晕头转向。
庆昭公主抛下了一句话,“本宫天天来看我家阿迟!谁敢拦本宫!” 带着大包小包进门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沈家传来了阵阵饭香。
孙继言无可奈何,又来王府回禀端王。
殷季也是无可奈何。
他这位宝贝妹妹在端王府门外挂了一次脖子,贴了一篇泣血文章,端王对皇家亲眷刻薄无情的名声已经传出去老远,现在若是再加上一桩,苛待公主继子,只怕名声更臭了。
殷季想了想后果,只得挥挥手,随便这位妹妹去了。
从此庆昭公主当真天天过来沈宅。
待得时间也不久,略坐一坐,送点东西就走。
如此过了十几天,守门的王府卫军也习惯了,每天只查查进门的包袱里有没有要紧事物,出门时查查人数。
这一天,半夜起了大风,直刮得街上飞沙走石,行人见面寒暄几句,就灌了满嘴的黄沙子。
公主下午依旧过来,因为大风,头上戴了风帽,脸上遮了纱,披了件火红色的披风。
略坐了不到两刻钟,放下东西,便出门来。
王府卫军按例查验了空荡荡的包袱,数了数随侍人头,又挑开公主马车帘子,往里面看了一眼。
公主把风帽拿在手里,头上带着昭君套,身上拢着大红披风,脸上遮着纱,独自靠在马车阴影里,冷淡的眼神扫过来,卫军急忙放下了帘子,恭敬道,“公主恕罪,查好了。”
黄嬷嬷在马车旁喝道,“走。”
马夫扬起马鞭,马车轱辘转动,缓缓离开了沈宅。按照往日回太师府的路径,走过了三四条街道,突然转向,直奔大理寺天牢而去。
黄嬷嬷陪伴在身侧,庆昭公主当前走进大理寺天牢。
这些日子,庆昭公主的银子花的如流水般,大理寺上下都打点了一遍。见又是公主前来探望太师,狱卒连废话都不说一句,陪笑着引路,打开了牢门,远远地退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