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可曾赏了他们?以后还是跟庄头说一声,不必特意送这些东西来,”李静宜不愿意给那些庄户们添麻烦。罗嬷嬷在花厅门边等着李远山跟李静宜进来,正听见李静宜的话,“郡主慈悲,不过啊,照老奴说,这也底下人的一番虔心,他们也是念着主子,才特意弄些平时咱们在城里吃不上的野味儿给郡主添个鲜儿,而且但凡有人送山货过来,咱们府里给的打赏都是头一份儿的,便是叫他们拿这些到集上卖,也卖不出这些价钱的。”
李远山点点头,“他们将这些东西吃了,也挡不了多少饿,倒是咱们府里赏下的银子,够他们买些粗粮回去,更划算一些。”
李静宜这才明白,颔首道,“倒是我着相了,只想着去田里挖野菜太过辛苦,也耽误功夫,倒没想其他。”
“这些也不是大人们弄的,庄子里的小小子小姑娘,三岁上都不吃闲饭了,吃完了饭,放羊打猪糙拾粪,能帮家里gān不少活儿呢!”
像李静宜这种长在富贵堆里的千金小姐,便是去庄子上,真正的庄户生活也是看不到的,“所以底下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能入了主子的眼,到咱们府上当差了。”
说到这儿,罗嬷嬷又是一叹,嗔了李远山一眼,“偏咱们侯府人丁不旺,就你父亲这么一个正经主子住在府里,用不了多少人服侍,咱们这都多少年没有从下头挑上来了。”
罗嬷嬷并不太清楚李远山每年会从各处庄子里挑些人送到营里训练,因此挺为底下世仆们的前途担忧。
说到这个,李远山倒是真起来了,“既然嬷嬷这么说,你就叫下头选上一批机灵懂事的上来,好好教着规矩,等将来给静娘用。”
给李静宜准备服侍的人,看来离郡主回府的日子不远了,罗嬷嬷喜的眉眼带笑,曲膝道,“奴婢得令!”
说罢冲李静宜曲了曲膝,一阵儿风似的走了。“瞧罗嬷嬷,还真是老当益壮,xing子也急的很,”李远山无奈的看着罗嬷嬷胖乎首的背景影,“我还想着留她跟咱们一道儿吃饭,请她也尝尝我去年酿的梨子酒呢!”
第二百三十七章 族长被出族
父女两人也没有什么食不语的讲究,李静宜执壶为李远山跟自己一人斟了一杯酒,“女儿今儿过来,是有一事想问父亲。”
李静宜将从丁氏那里听来的消息说了,“三叔信上并没有写后来怎么样了,女儿想父亲一定是知道的。”李远山自然知道,为了永除后患,罗大陪着李远堂去通县的时候,已经得了李远山的吩咐了,“你是说那些苦主儿?自然是有冤伸冤,有仇报仇,这些年李氏族人仗着咱们京城这几房,可没少做缺德事儿,通山的百姓是慑于侯府的威势,敢怒不敢言,而历任的地方官,又有几个会为了几个百姓,来得罪咱们侯府?百姓不敢告,告了没人敢管,竟然将那些人的胆子养的越来越肥了。”
所以这次李远山不单单是过去分宗去了,还要彻底将李侯村儿给整治了,李忠孝bī死人命不算,他与儿媳有染的事一出来,小儿媳立时就悬了梁了,身边的丫鬟出首,小儿媳是被李忠孝所bī,不得不从。李忠孝是李氏的族长,他给幼子娶的媳妇,娘家虽不是读书人家,但也是良田千倾,佃户无数的大户,这下女儿就这么没了,还被了个yín妇的名声,如何肯跟李家甘休,也不去衙门告状,直接带着家里的长工佃户,杀气腾腾的闯到李侯村儿,连门都没敲,直接拿着锄头砸了进去!
一家之主李忠孝在县大牢里,长子从书院还没有赶回来,次子李远桥在任上,幼子嘛,媳妇死了,头上戴着亲爹送的绿帽子,人已经傻了,李家可不就只剩妇孺了?而李侯村儿因为分族产的事几个房头更跟仇人一样,甚至连李忠孝杀婢之事,都是堂兄弟捅出来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只关好自家门户,爬在墙头儿上看热闹,这种将族产恨不得都搂到自己家里的族长,越倒霉族人才越高兴呢!等亲家心满意足的离去之时,李家已经被打被砸的一片láng藉,更不知道丢了多少财物,等李家人整理清点完之后,李忠孝的长子才从书院赶到了家里,而他也不必再回去了,他所就读的书院的山长,已经听说了李家出的丑事,直接将他叫了过去,说是在消息没有传开之前,他还是最好离开书院,省得在士子中彻底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