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祺然点点头,不解的问道:“母亲怎么会中暑?”
“世子爷从堤岸上摔下去的消息,让夫人知道了,便去寻找你。哪知道等到了那里,世子爷已经坐了船往天津桥去了,夫人又急匆匆的返回。这正午的日头,爷您是知道的,夫人哪里受得住?”
高义几句话,将事qíng的原委jiāo代清楚。他不光是只会陪着刘祺然胡闹,也是个能gān的,否则也不能成为刘祺然的心腹长随。
听他说完,刘祺然有些恍惚。
在他的心中,曾氏这个母亲是相当不称职的。
管不住父亲的后院,那些个女人成天花样百出,她震慑不了,只能以泪洗面。看在年幼的刘祺然眼中,只觉得母亲懦弱无能。
等他的年纪稍微大些了,又发觉母亲对他一贯的宠溺,其实对他没有任何帮助。眼下的他,是文不成武不就,没有一项能拿的出手的本事。
他的心里,其实是有埋怨的。埋怨母亲在儿时对他的过分纵容,才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的废物。因此他才更不愿意着家,成日在外面làngdàng生非,最终变成京中一霸。
他不耐烦听母亲的唠叨,甚至有些逃避,连为人子需要做到的晨昏定省也不履行,就是为了不愿见到母亲的面。
而如今,母亲竟然为了自己,在烈日下奔走,导致中暑昏迷。
这样的母爱,狠狠的撼动了他的心灵。
让刘祺然在不适应之余,更多的是感动涌上他的心头。
他朝里偏过头,让眼角的泪悄悄的流下。在心中暗暗发誓,日后他一定会孝顺母亲。
既然父亲给不了母亲好日子,那就由他这个儿子来给。
……
曾氏靠在软榻上,在chūn柳的伺候下,凭本能的吞咽喝下去大半杯茶水,脸颊上的cháo红已经褪去了好些,呼吸也变得平缓起来。
刘栖兰这才反应过来,不禁“哇”的哭出声来,道:“母亲,母亲,你快醒醒!”
她一向自视胜高,但今日得打击接踵而来,她便方寸大乱。
先是有大哥受重伤,接着又是母亲昏迷不醒。两个至亲的人先后倒下,才让她猛然醒悟到自己的无力。
刚才有一瞬间,她心中闪过一个假设的念头,如果大哥和母亲就此死去,那自己会如何?
毫无疑问,以父亲的xing子,顶多守满了妻孝便会迫不及待的娶进来续弦。
真到了那时,没有母亲和大哥的庇护,自己还要照顾一个不懂事的妹妹,和体弱多病的幼弟。在这个家里,艰难的生存着。
刘栖兰打了一个寒战,为她心中设想的假设而感到害怕。
她不要这样的生活,大哥和母亲一定不能有事!
门外传来噔噔的脚步声,一名小丫鬟喘着粗气,出现在房里,道:“太医来了!”
chūn柳长长舒了一口气,遇到这种事,她的心里也是慌乱的。
只是,这个时候世子爷重伤在chuáng,大小姐又被吓住了,只能靠她撑着。
……
王太医是一名来岁的中年人,他擅长的是骨科外伤的诊治。
他刚给刘祺然瞧完病开了方子,才走出街口,平国公府上的下人又急匆匆的追上来,说是国公夫人晕倒了。
他唬了一跳,道:“我并不擅长内科,怕是不对症。”
那下人哀求道:“我们这就去请胡太医,但怕时间上来不及,央您先回府看看。”
王太医想想也是,便回转平国公府,所以才来得如此快。
见到曾氏仍然昏迷不醒,跟随的药童拿出脉枕,他仔细诊过脉,笑道:“不碍事,只是中暑之症。”
他虽然专攻的是外科,但中暑属于常见病,他自然知道应对方法。
☆、第392章 败露
提笔写了方子,王太医道:“此症来得虽快,看上去凶险无比。但好在你们应对及时,夫人身上的体热已经褪去,估摸着再有一刻钟的功夫,便会醒来。”
“真的?”刘栖兰眼角犹有泪珠,惊喜的问道。
王太医点点头,温和道:“自然是真的,大小姐不必忧心。”
刘栖兰放下心来,她可不想过那种没有母亲的日子。略略犹豫,又问道:“会留下后患吗?”
“不会的。只是中暑,散去了暑气,休息半日就可痊愈。”
刘栖兰的一颗心才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