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弘刚进书院,还会在致学堂待满半年,进馆的事qíng还早着呢,”
廖思洋知道林隽必不会喜欢这个话题,于是转而说道:“今年书院又扩建了半学斋,彦弘可以住新居,真是令我等羡慕啊。”
他说的半学斋,其实是青桐书院安排学生住宿的地方。
张剑仪闻言,果然再不提什么进馆的事,而是附和廖思洋:“闻洋不说,我都忘记这事儿了!据说书院都有十几年没有扩建过半学斋了,彦弘的运气可真好!”
林隽见他们没有继续刚刚的话题,松了一口气,于是也不像一开始那般矜持,而是积极地投入了新的话题:“难道这新旧还有不同之处不成?”
“据说进深和开间都会比旧屋大个一尺,好方便再放下一张小榻,可以让书童睡屋里。”
他们的书童现在都没有住在半学斋,而是跟其他下人一起,住在半学斋旁的屋子,睡六人一屋的通铺。
这就意味着许多娇生惯养的少爷们不是一天到晚都有人贴身伺候,尤其是入夜以后他们要想找个人,还得惊动半学斋的守门,动静大到全斋都快知晓了,谁也丢不起这个人。
“那倒是方便许多,”林隽闻言,笑道:“彦弘初次离家,身边有个人随时照顾,想来父亲知道了,也放心些。”
林彦弘早些时候也听说了这件事,因为某些原因而非常高兴。
要不是李景承说裕王没有cha手青桐的事qíng,林彦弘都要以为这是裕王殿下为了让儿子能够住得安全一点而特意做的安排呢。
念北若是要住在半学斋外,当然不如在屋里就近保护来得妥帖。
……
从林隽那里回到自己的院子,林彦弘就对之后自己那边和院中的事宜做了安排。
“我会带着念北去书院,chūn婶、琥珀和紫槐还是带着彦思住,玄青就跟着何管事做事,有什么需要跑腿的,勤快一些,别让何管事累着。”
这个安排其实早就有计划,林彦弘也已经分别跟大家通过了气,所以众人心知肚明。
原本林彦弘说要带上念北,却不带奶兄玄青去书院,让chūn婶不解,也让玄青有些伤心。
毕竟比起才刚来林彦弘身边不到一个月的念北,玄青从小就跟着林彦弘,理应是他最亲近的男仆从。
虽然知道chūn婶和玄青就算不理解,也不会对自己的安排提出任何异议,但林彦弘还是耐心解释了一番,跟他们透露了其中“深意”。
“玄青虽然才十三岁,但也得尽快独当一面了……群青去了庄子上,石青留在府里,将来能够跟我四处走动的,就是玄青,若他不能尽快成为想福叔和chūn叔那样能为我排忧解难的帮手,谈何无后顾之忧?”
“我在青桐这边要置办产业,何昌做事虽然还算认真,但能力有限,再加上他是后来投我,到底不能让人完全放心,有玄青在他旁边看着,我也不用分神这边。”
“当然,如果玄青实在想跟我去书院,我也可以让念北留下来。”
林彦弘要带念北去书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是裕王派来的暗卫转“明卫”,只要李景承一天跟着自己,念北也就得跟着林彦弘。
但他对做出关于玄青的安排,却并非完全是找了别的借口来搪塞chūn婶和玄青。
事实上,他对云桐城内的产业颇为重视,真要完全jiāo给何昌来办,他并不十分放心。
要玄青在何昌身边“跑腿”,除了能让玄青尽快成长起来,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对何昌的一种“监视”。
这种“监视”不是要发现何昌做了什么小动作,而是要威慑何昌,不让他萌生任何背主的想法甚至展开行动。
何昌自己也知道大少爷的意思,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坦dàng,更会让玄青跟在他身边。
为了能够尽快成为大少爷的“心腹”,何昌也需要好好带他做事,跟玄青搞好关系,所以不仅不会为难玄青,而且还会尽量带他。
chūn婶听了林彦弘的话,再没得半分犹豫和不安。
她觉得弘哥儿就是聪明,这样安排既可以锻炼玄青,又可以让玄青看着何昌,还可以让念北尽快适应在少爷身边伺候的生活,简直一举多得。
“只是不知道念北初来乍到,能不能照顾好弘哥儿。”
“奶娘放心,在书院里衣食都有安排,也没什么其它需要照顾的,”林彦弘为了彻底打消chūn婶的疑虑,补充道:“彦思现在院子里住一段时间,等我那边全妥当了,就要给他找开蒙的私塾,我会让何管事留心私塾的事,而我不在家的时候,会让琥珀和玄青给督促彦思背三百千,怕之后要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