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君欢_作者:村口的沙包(100)

2017-12-12 村口的沙包

  又不是那十岁的小娘子,还戴蛾蜂儿。

  傅念君咳了一声,“就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才想往嫩生生的小丫头里靠啊。”

  虽然傅念君的外表甚至比许多十六七岁的小娘子还要娇媚可人。

  两个丫头围着傅念君叨叨,一会儿这个不行,一会儿那个不妥,好像她不在上元节一鸣惊人就对不起她傅念君的名头一般。

  如此被她们缠到了晚上。

  “好了啊你们。”傅念君终于竖起了眉毛,“别玩得没边儿了,今夜我还有事要做的,你们听明白了吗?”

  两个丫头连连点头,眼睛里也都闪着光,她们毕竟年纪不大,对于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十分期待。

  上元节中,皇室也讲究与民同乐,宣德门城墙下,早就搭了各个幕帐,左阙是诸亲王宗室,右阙是朝廷重臣,皇帝携着妻儿家人在城楼就坐,远远地就能看见宣德门广场上的灯山,而城中一片灯海汪洋。

  再没有什么能比这种歌舞升平,与民同乐的场面更能让他得到满足了。

  因此傅念君出门的时候,傅琨早已去陪驾了,而傅家其他女眷,自然是没有一个愿意与她同行的,陆氏是个例外,曾有人说过,上元节“是人都要去看灯”,偏陆氏自嘲过:

  “我偏就愿意做那个‘不是人’的。”

  傅念君也乐得轻松,免得做起什么事来束手束脚的。

  今天晚上的城内,就像天上的星星翻转到地上,化作了万灯千盏。坐车灯、衮球灯、日月灯、镜灯、马骑灯……

  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满街灯火耀地人睁不开眼。

  芳竹和仪兰只能在傅念君耳边啧啧称叹,根本顾不得别的。

  今夜城里连马都骑不了,多数人只能选择步行。

  宣德门广场和大相国寺是元宵灯节的中心,宣德门广场上往日显地有些肃穆的禁卫之门今日在灯火映照下也显得格外平易近人。

  傅念君望着这广场上的场面,不由又一次感到震撼。

  广场上的大山棚上张灯结彩,除了各色神仙人物的灯火,还扎了两条巨龙,龙身里密藏着几万盏烛灯,照亮了附近无数熙熙攘攘人群脸上欢愉的神色,而中心这座大灯山上铺连着五色琉璃阁,里头安着机关,里面还有活动的纸扎人物进出,涌壁上则绘着诸色传说故事,旁边龙凤噀水,蜿蜒如生。

  此外灯山上竟还有伶官迭奏新乐,而山前缉木为垣,市民可登垣绕览,踏在其上,此qíng此景,真觉得恍如天上广寒宫殿……

  而除了叹为观止的灯山,广场边无数彩灯jiāo相辉映,旁边树立长杆,杆上都是纸糊的百戏人物形象,让广场中的市民更觉得置身天宫一般被神仙们围绕。在他们的身边,乐棚里百戏表演毫不停歇,欢笑喝彩声贯穿云霄。

  第69章 何处不相逢(小兔妈和氏璧加更)

  傅念君默了默。

  而且不止这里,东京城中内外二十来个城门口,官府竟个个都设置了乐棚,而街口巷子,则是影戏棚子接连,供老人和孩子们观赏取乐。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傅念君透过一张张带着愉悦和欢喜的笑脸,看到了更多东西。

  百姓们都很激动,他们遥遥望着高大的宣德楼城门,若是月色够亮,他们甚至还能见到皇帝隐约的身影。

  这就足够他们欣喜好几夜了。

  傅念君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现在皇帝,这位光宗道武皇帝。

  固然他不像他的伯父,是开国之主,能征善战,他也不像他的父亲,坐稳了江山,一手规划出了新的国家。

  他在日后人们的评价中甚至有些昏庸,他宠信张淑妃,压不住徐太后,闹出了一堆的外戚之患,他xing子太弱又太过温厚,身边不是能臣越主,就是宦官逾矩。

  他不够英明,不够神武,甚至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间接导致了自己的儿子们骨ròu相残。

  可是傅念君知道,三十年后的百姓,并不比如今更快活。

  如今的百姓,他们起码在这个一身毛病的皇帝治理下,享受到了自由快活,无拘无束,如此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的上元灯节。

  太平盛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傅念君作为一个闺阁小娘子,她无法评说。

  她只知道三十年后的上元节,充斥着皇城司举着刀枪冷着脸的官兵;城内城外的市民必须核查身份,非东京在籍市民必须驱逐出城;百戏卖艺之人需接受官府调查和限制,外地入京者不予批准;正月十七十八也再看不到皇帝下令燃放的各式烟火,而百姓们也绝对不可能在城楼上再看到皇帝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