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语秋年_作者:幕心(266)

2017-12-05 幕心

  将信用火漆封好,拿出银子递给秀才,说:“寄到凤阳关的军营。”

  秀才看了眼她信封上的字,态度好了些:“没想到你这小丫头字写的还不错啊。”

  王锦锦笑了笑,自然而然的说:“我四哥教的。”

  秀才接过信,指了指桌边的一大摞信封:“这些也都是寄去凤阳关的书信,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从来只见寄去的多,寄回来的少,小姑娘,话说在前头,你这封信,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回音。”

  王锦锦心下一沉,但还是点了点头。

  “如果元宵节后还没有回信,你就不用等了。”

  秀才将她的信和那一摞放在一起,随即感慨的吟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锦锦和蓝烟走远,还听到秀才吟诗的声音,她心思沉闷的说:“希望这场仗能快些打完,家人得以团聚,国家得以安生。”

  在永昌镇置办完了年货,王锦锦和蓝烟又玩了半日,住在客栈,次日天不亮就背上东西回岗什卡峰。

  上山走了一天一夜,冒着风雪回来,戚古正在睡大觉。

  睡醒见了两人,迎上前来大喜:“哎呀,有徒儿真是好,师父今年都轻松多了。”

  王锦锦翻了个白眼。

  戚古又去帮蓝烟提东西:“腊肠好啊,为师最爱吃腊肠了,蓝丫头,回头蒸一锅米饭用腊肠铺了,撒些香葱,蒜油……嗯,美味美味。”

  蓝烟也翻了个白眼。

  虽然戚古“为老不尊”,但也不是冷漠之人,当晚便悉心熬了一锅暖身的参姜汤给二人端去,三人虽然怎么看都不容易相处,却又偏偏极其和谐的过了下去。

  今年除夕,是王锦锦第一次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过年。

  蓝烟放了一串鞭pào,便捂着耳朵跑到王锦锦跟前,和她一起仰头看天上的星云。

  王锦锦眨了眨湿漉漉的眼睛,说:“去年除夕,娘亲给我织了一条围巾,上面还绣的有海棠花……”

  “五姑娘……”蓝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但下一秒王锦锦就笑了起来,指着天空说:“蓝烟,快看,有流星!快快,快许愿!”

  说完,忙闭上眼双手合十的低声祈祷。

  蓝烟没反应过来,于是也傻傻的学王锦锦的样子许愿。

  戚古端着一盆饺子从厨房里走出来,看着两个丫头片子,忍不住露出一个微笑。

  但想到开chūn他就要离开,笑容便僵硬在嘴边。

  正文 踏墨

  每日待在小小的院子里,也并不枯燥。

  王锦锦钻研医术,蓝烟jīng心伺候药圃,都自得其乐。

  元宵过后,王锦锦又去了一趟镇上,找到那秀才,却并没有萧秋年的回信。但听说大元和突厥几次jiāo战,都占了上风,军营里又有许多后起之秀声名鹊起。

  比如有个名叫孙毅的,战场立下功劳,从一个小兵提升为六品营千总,若是从文考科举,指不定要熬多少年才能升六品官呢。还有几个今年招募的新兵,都凭借自己努力青云直上,其中有一个正是生擒了突厥大将阿史那的,年纪轻轻,已经破格提拔为四品参将,很受主将薛松的青睐。

  王锦锦多方打听,也没打听到萧秋年,心qíng低落的同时,却也无法抽身前往凤阳关,看看他到底如何。

  兰州到底离凤阳关还有些距离,许多消息并不能准确的传达。特别是京城,王锦锦拖了关系,才打听到京城如今也不太平。

  老皇帝年老体弱,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紧急召三王入宫,具体说了什么旁人也无从知晓,只听说晋王当时离宫脸色十分难看,次日就驱车赶往凤阳关督战,不理会宫中事。

  外忧内患,人心惶惶。

  但只要回到山上,沉迷在医术炼药之中,世俗的一切又对她没太大影响了。

  三月初。

  岗什卡峰最后一场大雪初霁,暖阳悬在松树枝头,翠绿沾染着莹白,热气融融。

  蓝烟将厚棉被挂在院子外晾晒,想着晒完了就存起来,等着下个冬天再拿出来使用,这天气,看样子也不会有多冷了。

  这天,戚古教完王锦锦最后一套金针刺xué术,便对她说:“乖徒儿,为师除了自己,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有医术天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