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也许不美,谈不上快乐,谈不上新婚那种时光似箭的感觉,但,起码总是平静的。
陶扬拍戏,有时日戏,有时拍通宵,罗若珈上班,仍像从前,是一名忠于工作的记者。
如果说,过平静的日子,也是罪过的话,那罗若珈不晓得犯了什么错。
按情况,陶扬如果拍的是日戏,罗若珈一定在下班后,骑看摩托车带着菜回去,给陶扬做晚餐。
这天,陶扬赶一部新片杀青,到淡水拍通宵。
像往常一样,陶扬不回来吃饭,罗若珈就随便在外面吃一点东西,草草的填填肚子,然后,或许自己去看场电影,或者去逛逛书局、唱片行,或许骑着车子漫无目的兜兜风。
在摊子上吃了点东西,罗若珈还不能确定自己干什么好,十字路口的红灯亮了,罗若珈把车停下来,一辆计程车紧挨着身边,车里坐了个男人,罗若珈没留意意那个人,那个男人也没留罗若珈,直到绿灯亮了,罗若珈踩了油门,车轮发动了,突然,旁边那辆也已开始行驶的计程车里的男人,伸出头,叫了罗若珈的名字。
“若珈!”
若珈,多熟悉的声音,纵使在喇叭声交织的十字路口,罗若珈仍感觉出那熟悉得令自己颤抖的声音。计程车里的人跳出来了。罗若珈愣怔的坐在车上,任机车的引擎隆隆在响。
后面的,丢下咒骂,从两个人旁边穿过去了,无数无数的咒骂,无数无数不满意中,包括着好奇的目光,两个一言不发的人,在繁杂的十字路口上成了注目的焦点。
罗若珈——一个多么冷静,多么理性,甚至可以说,这些冷静与理性里,含着更多的倔强与残酷的女孩,她收回了目光,车子像被巨人的弹力往前推动,冲了出去。
徐克维没有考虑,本能的,跳上另一部计程车,紧迫地追赶。
罗若珈的车速快得惊人,后面的计程车却始终追在后面。一条街又一条街,摩托车、计程车,仅隔着很少的空隙,竞相飞驰。
罗若珈的车子减速,停止了,靠在路边。
徐克维丢下钱,从车里出来,激动的眼睛,表露着太多太多的言语。罗若珈的脸,再持不住钢硬的冷漠、冷静、理性,或者倔强、残酷。日积的爱,隐着、藏着,日积沉淀,已经很深、很浓。这时,整个倾倒了,两双眼睛,一样的诚实,一样的无隐。
“好久不见。”
徐克维的第一句话,很简单、很客套的四个字,却载负着太多的恩情。罗若珈只觉得喉咙干涩,身体轻轻一的在颤抖。
“我们能——能一块去喝杯咖啡吗?”
这是徐克维的第二句话,竭望的征求着。罗若珈的喉咙愈来愈干涩,齿缝虽被舌尖努力的抵开,但罗若珈张不开口。
“——只是喝杯咖啡,别拒绝我,好吗?”
罗若珈从车上下来了,走进路边的一家咖啡店,情绪翻腾得几乎无法抑止,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略呈晕黄的灯光,钢琴手奏着很古老的一首情歌,几对情侣低低的轻语着,这是一个充满爱情的空间,它的气氛浸润着每一个人。
没有一句话,两个人没有一句话,罗若珈那双压抑的眼睛,开始闪激动,闪耀里有不可名状的复杂。
“——婚后——他对你好吗?”
罗若珈迎接徐克维关心中还带着别的情绪的话,罗若珈深吸了一口气,缓和内心的不稳。
“我们相处得很和谐。”
又是一阵沉寂,徐克维的身子向桌沿靠近了些。
“——快乐吗?”
好半天,罗若珈张不开口,眼睛从徐克维脸上移开,凝落在咖啡杯上。许久,抬起视线,平静而冷漠地,一如往常她给别人的印象。
“我已经不再追求这种东西了。”
徐克维一口气咽在喉咙中,屏息的望着罗若珈,内心翻腾着,搅得乱成一团。
“不要这样看我。”罗若珈轻轻地冷笑,“不追求快乐,并不算不正常,是不?”
她依然是她,一个永不暴露悲苦的女孩。哦,若珈,何须如此?徐克维难受得眉心纠结着。
“若珈,如果是恨我,也不必这样报复自己。”
罗若珈很不以为然的拉着脸,冷冷地说:
“你以为我在制造一个小说故事?爱人娶了别人,于是含恨嫁给一个不爱的人?”
罗若珈喝一口咖啡,平静的说:
“那是三十年代的旧电影,现代的人,不会傻得去做这种事。”
徐克维一言不发,情绪沉重犹如铅块,他明白罗若珈的话里带有几分谎言,但他又能怎么样呢?逼着她告诉自己,她是在演一幕三十年代的旧电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玄小佛
陶扬
罗若珈
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