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诸葛恭:我是个很替老婆记仇的人。
陈澈云:……
诸位应该能猜到诸葛恭是谁了吧?谁了吧?了吧?吧?
第80章 秋至(3)
——
楚军已经在颍水驻扎一个月,却一点动静也无,崇延怎么想的韩匡不清楚,阴谋往往在平静的表面下进行,而且再拖下去恐怕士气受挫,韩匡决定同匈奴合作,便是为了能更了解崇延的为人,不求摸清他以往的作战方式,只要略懂一些,避免将来迎敌时措手不及。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既已决定合作,少不了要打交道,而过去种种对方是否能放下,韩匡却是不敢保证了。
来到祁府,韩匡看见门开着,看去,里面却无人,进去了,也无家仆来领路,摆明了不欢迎的态度。韩匡的手下气得要大喊,却被韩匡阻止,他的意思是对方没把他们拒之门外已是算是宅心仁厚了,于是弯弯绕绕兜兜转转,终于来到花厅,看到进门之后除他们以外的第一个活人。
那人嘴角上扬,朝他们行了个梁朝礼,道:“久仰韩将军大名。”
——
王病在庄宅休养了五天,他已经能走路了,岑立每天都会来看他,但是他似乎很忙,来了之后便匆匆离去。唯一能说上话的人就是贺知年,这还是王病自己跟岑立求来的。
王病声音还没恢复,能说话但是不能说太大声,声音也沙哑得难以听清楚,他以为贺知年来了后会赖着他教自己习字,可怪异的是,贺知年一改常态,整日坐在地上发呆,话只有寥寥几句。
第六天晌午,王病虽不是好动的人,但被“关了”五天也实在闷得慌,他下榻走到贺知年旁边坐下,叫他:“知年?”
贺知年手指绞在一起,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盯着案面发呆,没有看他,点点头示意听到了。
王病:“你字习得如何?”
虽然从公孙曹那听说贺知年屠村的事,也猜到他并不是真的大字不识,甚至可能会说匈奴语和羯语,否则如何引军屠村?
贺知年讷讷地说:“不想看那劳什子《孝经》。”他曾在上面看到一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直接就将书烧了。
王病心想:他的父母扔下他自己逃走一事,一定给知年造成无法愈合的伤害,形成扭曲的固定观念,《孝经》讲的是道德忠孝,难怪他看不下去了。
“那…我教你兵法如何?”王病拿出最后的筹码,就希望贺知年变回以前的样子。
“该喝药了。”贺知年站了起来,径直出了房门,关上门。
王病无声叹了口气。
然,刚阖上的门又被拉开,是岑立回来了。
岑立坐在贺知年的席上,道:“怎么了?脸色不大好,药喝了吗?”
王病摇摇头,道:“知年变了。”
“他差点就失手杀了你,你还为他担心,真不知该说你心善,还是太傻。”
王病回想与贺知年相遇后发生的事,结合那个夜里发生的一切,更加肯定了心中的想法。道:“他精神不太好,偶尔会说些骇人的话,那次并不是他的本意。咳咳咳咳…”
岑立倾身过去揽他,替王病顺背。他对贺知年没有王病那般上心,不了解贺知年是个怎样的人,他也不想去了解。只是想到那夜插在王病双手的匕首就很难过,也为王病感到不值。他道::“好了好了,别说话了,我都要吃味儿了。药这么久还没好,我去看看,你等着。”
——
以往这个时间他药都喝完了,贺知年知道送药的人迟了,亲自去东厨看看,果不其然,一直负责煎药的阿宝不在,一整帖药还完整放在那,贺知年将草药倒进药罐子,加了泉水,点了桑柴火,拿了把蒲扇扇。
东厨里面就贺知年一人,岑立走了进来,两人四目相对,仿佛高手交战瞬间分出高下。他闻到药味,一下子就明白了,由贺知年煎药再放心不过,于是转身就要走。
“等等!”贺知年着急地叫住他,欲起身,又顾及药炉,只好坐了回去,手指绞在一起,眼睛瞟来瞟去,道:“他的手,还好吗?”
岑立回头,将他结结巴巴的模样尽收眼底,“你天天和他在一块,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虽然是天天在一块,可是他压根不敢去看他的手,那是他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