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皇帝当小攻_作者:陆屿安年(4)

  “你太鲁莽了,皇家无亲情,你贸然退位太子可知道真相?若是太子知道,难免会为了稳住自己的皇位而反过来对付你。”陆珩修不禁开始为明珏担心,分析利弊、保护明珏几乎已经是他下意识会去思考。

  “不要去想了,我既然决定离开便不会后悔。”

  “皇上果真不会后悔吗?这繁华万里江山,千秋万载帝业,你···都不要了吗?”陆珩修直截了当地问出了口。

  “什么万里江山,千秋帝业,在我看来倒不如在这江南富贵繁华之地,与卿同乘一只乌蓬小船,看风过杨柳,听雨打夏荷。”明珏直起身来微微前倾。

  陆珩修偏了偏头从窗口看向外面广阔的湖面:“草民何德何能得皇上如此厚爱,如今草民远离庙堂,只想终老江湖。前尘往事具如云烟,皇上还是忘了吧!”说罢站起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天枢见陆珩修离开微微惊讶,却也没有出手阻拦。他忠心于皇上,但内心却也希望陆珩修可以一个人安稳度过余生。

  作者有话要说:

  春、夏、秋、冬四句诗出自百度百科。

  第2章 初入深宫

  正元十四年,蒙古军大举南侵,明英帝在总管太监王政的鼓动下决定御驾亲征。年轻的皇帝空有一腔建功立业、做千古一帝的热情,却并不熟悉征战及军务。加之身边有王政之流的宦官小人,怂恿误导。故而宋明军队一遇上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便大败一场,在而后的撤退过程中,萧明军队又偶遇蒙古大将马哈尔率领的蒙古精骑。明军仓皇应战,军队死伤惨重,太监王政被杀,明英帝被俘,大臣士兵死伤不计其数。

  明英帝被俘后,蒙古军更加肆无忌惮,直攻紫京城。此时太子年幼,皇后懦弱,是以朝中上下人心惶惶,帝都之内人人自危。

  蒙古大军很快便围困了紫京城,不过紫京作为萧明王朝的帝都不说是是固若金汤,但也算得上是座坚城。蒙古大军久攻不下,粮草不济,便在京城外围劫掠一番离去了。

  可是有了第一次就难保会再有第二次,京城仍然是危如累卵。蒙古大军第二次攻打紫京城时,内阁一致商议让宁王率军进京勤王。

  无数小队被派出去请求援助,联系勤王军,他们从京城的各个城门中突击出去,但确是近乎全没。于是在在浓黑无月的夜中,一只箩筐从高高的城墙上坠下去,丝毫不引人注意,悄悄地离开京城。

  宁王野心勃勃,击退蒙古大军后便留在京城以待时机,他四处拉拢大臣,结交宗亲权贵,力图可以趁机登上皇位。

  于是在满朝文武一致以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年幼难以继承大统的理由下,一向强硬的太后也不得不妥协。答应立护卫京城有功,且血缘与皇帝最近,身份最为尊贵的宁王为帝。

  正元十五年,宁王登基为帝,帝号睿,改元正始,遥遵明英帝为太上皇。宁王称帝后迫于舆论压力,并没有立即废掉对自己地位存在极大威胁的太子,但是小太子的存在,的的确确是明睿帝眼中的一根刺。

  蒙古大军见宁王登基为帝,自己手里的皇帝一下子变成了徒有虚名的太上皇,便着了急,立马开出条件要求与明朝交易,让其换回明英帝。可是睿帝好不容易才当上皇上,哪里肯答应将明英帝迎回,于是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

  可朝中偏偏又有许多耿介忠直的翰林、御史,整日跪在承乾殿前请求迎回明英帝。自然这些不识趣的家伙没跪几日就被代宗找由头发落了。

  陆珩修的父亲便是其中一员,因为他的谏言太过激烈,言辞之中直指睿帝野心勃勃。他触怒了这个刚刚坐上皇位的铁血君王,便被扣上了居心不良、蔑视天威的罪名。陆家满门受到牵连,十六岁以上男子统统处斩,十六岁以下男子充入掖庭,女子俱没为官奴,发配边疆。

  陆家出事时陆珩修刚刚满十四岁,因此免于死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掖庭狱对于女子来说不过是做苦役的地方,若是赶上皇家有什么喜事而大赦天下,说不定还有机会可以出宫嫁人。可是男子进了这里,便是要做太监的,一辈子做最低贱的活计,整日里打扫庭院、倒夜香,永生永世不得有出头的希望。

  “啊······”一声凄厉的惨叫惊起了窗外树枝上栖着的鸟儿,刚刚被阉的少年早已昏死过去。后面排队的都吓得脸色苍白、冷汗直流,更有甚者还尿了裤子。整个净身房里充斥着浓烈的血腥与尿骚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