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朝他抱拳,淡淡回了一声:“小将军承让……”
……
这场战役。
开启了他们的故事!
慕容恪和冉闵同时展露头角,一起登上历史的舞台……
他们是那个时代,中原大地上最亮的烟花!
……
棘城之战,16岁的少年冉闵威名大显。
数十万大军丢盔弃甲,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汉军未遭创伤,三万兵卒,一兵独全。
闵军也因此一役,在赵军中鹤立鸡群,从此得到石虎重用,屡屡出征克捷。
……
棘城之战,17岁的慕容恪亲率两千骑兵击溃后赵数十万大军,顺势斩首三万余级,一战成名。
……
三年后,20岁的慕容恪与燕王率军四万东征,杀进高句丽国都丸都城,高句丽国王单骑出逃。
之后,23岁的慕容恪与五弟分路并进,攻灭鲜卑宇文部;
又过了两年,25岁的慕容恪统帅一万七千骑兵,奔袭扶余国,扶余国国王和五万多军民都成了俘虏。
此时的慕容恪,已经是攻必取、战必胜的大燕军神,位列当世十大名将之一,在国内声望隆高。
慕容恪自从被冠上大燕军神,十大名将等头衔后,己经没有对手,因为但凡对手听到他的名号,都吓得不战而败。
高处不胜寒,每次打胜仗,慕容恪都会想起17岁那年遇到的冉闵,同时感概,何时能再遇。
他是真的很想念冉闵,想再次较量对垒于阵前,他有把握会赢。
大燕军神,就是这么自信。
……
慕容恪27岁那年,父王病危。
段王后担心世子位不稳,对四子慕容恪发难。
慕容恪是大燕军神,相比之下,燕世子的地位受到威胁。
段王后准备制造事端,收归兵权,解除了心头之患,她的儿子才能稳坐大燕国的天下。
……
夜幕低垂,主屋里一灯如豆。
五弟暗道:“四哥,听闻王后散布谣言,说你治军不严,私放违背军法的军士,因此命你交出虎符!?”
慕容恪抬眼张望了窗外,低声道:“你刚回来,还不了解情况,父王病重,王后把握朝政,世子监国代发号令。今日我与她在朝堂上吵起来了,你听到的不是谣言,的确是我治军不严,我手下的军士三番两次违背军法,都是我把人放走再另找个脑袋来冒充行刑。”
五弟一惊:“……”
慕容恪又道:“王后解我兵权,是担心我功高震主,将来对世子不利。”
五弟急道:“四哥莫说了,我这就进宫见父王,父王绝不会同意让你交出虎符。”
这个计划完全行不通,段王后掌管后宫,他们谁也见不到父王。
俩人商量一阵,没有效果。
慕容恪担忧道:“父王的病不知道要卧床多久,若是一病不起……”
五弟轻哼一声:“若是一病不起,段王后第一个除掉你,接下来就要除掉我了!”
段王后有段氏娘家撑腰,母子俩手里握着大燕国三分之二的权利。
慕容恪道:“你手里的宇文部是仅存的实力,不可有闪失,我想出去找救兵,即时你我里应外合,一举铲除王后的势力。”
五弟想了想,点头应了,他准备回封地,除非父王亲诏,否则不回京,当下之际以保存实力为重。
“四哥想去哪里找救兵!?汉人有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幕容恪有自己的主意:“我知道这句话。你莫忘了,大赵国境内有我族四万余户降兵!我准备诈降赵国,把这些族人号召起来,整军杀回来!”
五弟受惊不小:“父王与石虎是死敌,你居然要去诈降石虎!?还要整军杀回来……”然后笑得拍着衣袍道:“呵呵……你这个疯子……呵呵……疯子……我在封地等你的好消息……”
幕容恪微笑不语,心道:冉闵,十年不见,我很想你。你呢!?有没有想我!?
……
邺城,赵皇宫,太武殿。
石虎惊讶地看着慕容恪,大笑出来。
“慕容恪……哈哈哈……大燕军神居然来投靠我……哈哈……我一定是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