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等他真正掌权,一定要好好收拾这群家伙!
吴君翊咬牙切齿、一目十行地跳过大段赘述,终于看到了最后一段关于西北灾情寥寥几笔描述,然后就迅速结束。他一时恨不得亲手撕了这奏折。但后面贴的小笺唤回了他的理智。
小笺上是贾盛德已经批好的赈灾方案,左不过州县抚民、开仓放粮,至于朝廷下拨银子,则一个字都没提。
吴君翊重重写了个潦草的“准”,合上奏折丢到一边,记住了这个大臣的名字。
“这封,是楚王殿下的问安折子。”李起突然说道。因为建宁帝病重,臣子宗室都纷纷上书问安。这些其实不必吴君翊亲自过目,但涉及到楚王,就不太一样了。
“楚王……叔,可还好?”吴君翊问。
吴慕皓大婚前就搬出了文华殿,只有偶尔向建宁帝问安和宫宴时才入宫,与吴君翊也只能在朝堂上打交道。可是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他们也除了打打官腔,也不能多说些什么了。
李起已经看过了奏折,便简明扼要地答道:“太妃最近身子有些不快。”
吴君翊了然。沈玥嫁入王府两年了,却毫无消息。吴慕皓迄今也没有个有名头的侧妃,那些侍妾不得宠,也没能给他添个子嗣。
吴慕皓不觉得什么,太妃却坐不住,上次进宫便旁敲侧击,想让皇后给楚王指两个侧妃,却被吴君翊以两人成婚时日尚短,且国库空虚的理由回掉了。
如今说是神思郁郁,倒是换了一种策略。
知道淑太妃并无大碍,但他仍然不能坐视不管。“既然如此,就派个太医去楚王府吧。”
这么做既是安抚太妃,也是在向朝臣表示,他依旧信任楚王。
“是。”李起应下,随手在一旁的本子上签了一笔,出门叫小太监跑腿。
“还有一年……”吴君翊单手按着冰冷的桌面,掀开了下一本奏折,却没有急着去看,而是垂着头低声喃喃。
沈穆是建宁三年去的,如今沈瑜守孝满三年,已经归家,可惜今年并非秋试之年。等到明年,他就可以参加秋闱了。
届时,他也监国一年,在朝中立下脚跟。那么他无论如何……都会护住沈瑜。
正在埋头苦读的沈瑜突然听到屋门一声响,他头也不抬地说:“我不是说了,不准打扰吗?”
他听到外头的声音答道:“郎君,周府派人送信来了。”
沈瑜连忙推开写到一半的文章,起身迎接。
周旷的信写得简单,只说良种已经献上,太子十分欣喜。除此之外,便是督促他多多做文章。
明年啊,沈瑜不知不觉间攥紧了左手,眼里闪烁着细碎的光。
第50章 第 50 章
对于沈家而言,建宁七年,过的平静安详。
沈家三兄弟去岁终于除孝,沈和自农庄归来,沈荣主动让出宅院,被沈和婉拒,自去寻了个小院子,权作一家四口人安身之所。
昔日沈府已经改为侯府,而沈泰,自从分家后便鲜少与兄长们往来,沈荣对他的现状也不甚清楚,也不知道琦郎如何了,担忧归担忧,但毕竟已经分家,沈荣也想开了许多。
他们夫妻俩独自生活,难免落寞。好在楚王怜惜妻子,常常准沈玥归宁,这也给了沈泰几分安慰。
沈瑜归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前去拜见老师。
许久没来,周府还是冷冷清清。周旷好不容易收了个难得的学生,朝夕相处一阵子,谁知他家中不幸,一转眼就分离三年。偏周旷年纪大了,也不好劳动去看望小辈。甫一见沈瑜登门,他一按桌子就要站起身,生生压住了身子,克制着手臂的颤抖。
沈瑜躬身行了个大礼。“不才学生沈瑜拜见恩师。”
“起来,快起来!”周旷终于忍不住站起来,亲手扶起学生,打量着他,骄傲与心疼并存。他什么都说不出,只是费劲地感慨道:“可算回来了,可算回来了。”
“老师,学生给您带了点东西。”沈瑜说。他带来的野味点心之类已经交给周府的下人,此次拿出的,则是要亲手转交的。
沈瑜此次前来除了拜见老师,还有一件正事,就是将在农庄上培育的良种与相关的说明一并带来交给周旷。
先前他在书信中就略略提到此事,周旷一看,也心知肚明。他仍是为学生遗憾,却能够理解。“老夫定会交给殿下,你不必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