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_作者:花巫沐(11)

2019-03-07 花巫沐

  如若他们前脚请缨赈灾,朝中却在这时改朝换代,而导致后期的赈灾款项和粮食跟不上来,被饿急的刁民给乱棍打死打伤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个别心善正直的大臣,倒是有主动奏禀,可却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复。就是当即朝堂之上大声说了出来,也是不了了之。

  只因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前一刻还记得此事,后一刻便忘却脑后了。而辅佐大臣们又有意掩盖拖延此事,所以就被束之高阁了。

  皇上久病成疾,心衰力竭,处理不来太多的事情。嫡太子尚在年幼懵懂无知,哪里懂什么好坏之分,不过还是个六岁的孩童。平日里又被老来得子的皇后给宠溺惯了,而养成了一副嚣张跋扈,无脑妄为的性子。时不待人,他又如何能扛得起这江山社稷的重任。

  皇帝知道自己气数将尽,已然是活不了多久了。就提议替年幼的皇太子选一位摄政王来打理朝中政务。此年间正是朝堂选拔摄政王的时候,那些个皇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仗着皇上病重无暇管制他们都奔回了皇城,先是与自己的母族外戚串通一气,又是不动声色的暗地里拉拢朝中大臣,各处都是在为自己争取这摄政王的位置策划筹谋,应接不暇。

  众皇子想:只要争取到了摄政王的位置,把饥荒之事妥善处理好,再把已经快要□□的流民给压制下去,好好安抚。还怕天下的百姓不念着自己的好,朝中的大臣不服自己的办事魄力,要推翻那黄口小儿还不是迟早的事情。

  众皇子愤愤不平,不约而同的对只立嫡出,不立长又不立庶的祖训,很是愤怒。只因这个祖训,他们这些年轻有为,才貌双全的皇子们,都没有资格坐上皇位。而那个任性妄为的黄齿小儿却能够唾手可得,真是气煞人也。他们发誓,成功之后,必定要将这该死的破祖训给废除,以泄心头之恨。

  众皇子也不是没想过,先亲自去处理流氓饥荒一事,来博得皇上的欢心。只是眼看着皇帝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谁知道他老人家一个没挺住,什么时候就突然归了天。如若他归天的时候自己却没能陪伴在床前,被他人捡了便宜,那岂不是极为不利,得不偿失。

  不合而谋的众皇子都知,此时当然是守在皇城最为合适。故而都把处理流氓一事往后拖延,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成功登上了高位,安置饥荒流民就是他们收获民心及权威的一个契机。但如果他们没有成功,如此吃力不讨好还自带风险的事情,就是在给别人做嫁衣。

  在他们眼里这些流民的性命不过都是些贱命罢了,不值得他们去冒一点风险,而错过权位的最高点。

  此事就这样被置之不理,百姓们成为了权贵们的牺牲品,饥荒一日比一日严重。处于水生火热的百姓们,民心凋敝,哀鸿遍野。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好在守护边界的常胜大将军,一直尽忠职守的呆那里坐阵。朝廷也没昏聩到短缺将士们的口粮和军饷,即使有时也会出现克扣的情况,但问题不大。

  守护边界的大军,驻扎已久,早有先见之明在自己范围领土之内开发了农田,应季播种。也算是自给自足,并不全然依靠军饷。也幸而边界那边并未受洪灾和旱灾的影响,才得以安心驻守,能够安然的守护国土。

  如没有大军驻守边界,此时民穷财尽,饥不果腹。若敌军趁此时机来犯,怕是不用打,只需吓一吓,或是用食物诱惑他们一番,饥肠辘辘的他们不用劝说和威慑就会自动投降,并且自行打开城门放敌军入内。

  若投降后,敌军动了恻隐之心,没有招来杀戮,而又得了食物的他们,或许还会给敌军指条去皇城的捷径。让他们去进击皇城,攻打皇城内打那些个金絮其外,败坏其中可恶至极的权贵。

  皇城再雍容华贵,不过是一条富丽堂皇的好看的独船,而他们这万千百姓才是源源不断的水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焉能不知?不过是有恃无恐罢了。

  众人想:连百姓的死活都能置之不理,要他们还有何用。倒不如就直接换了去,换个能让他们丰衣足食的君主才好。

  他们从来都不在乎坐在皇位之上的是何人,也不在乎这天下是谁的姓氏。他们只在乎谁能在他们陷入水深火热的时候,能拯救他们脱离这危难之中,并且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帮助他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人是谁。

  。。。。。。。。

  北方久不降雨,干涸的河流,龟裂的土地种不出任何农作物。饥荒越来越严重,本就不景气的清洸寺早就没有了供奉,师兄们就都相继离去,自谋生路去了。作为一个大活人,他们总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活生生的等着被饿死,是以他们需要去寻找食物,去投靠别的寺庙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