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碎片里,一幕幕掠过的,都是颜夙的影子。
时而是他初入颜家门户,颜夙给他请来大儒,教他读书,又安排婢女服侍。他受宠若惊,却听见长兄嘱咐下人们,不要称他为小公子,而要称呼为小郎君。
他读了书,看到郎君是魏晋的旧称,也表示公子之意,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称呼自己。
烛影摇红,颜氏的大公子袖了一卷书坐在灯下,漫不经心回答他:“他们叫我是公子,叫你也是公子,岂不乱了套?如今女子称情人也称郎君,听着也算顺耳,不如就这样吧。”
如果那时他有现在一半的冷静理智,就该知道这不过是最浅的一种嘲讽,没什么可在意。但对于不过十二岁的孩童而言,这样一个温柔暧昧的不尊贵的称呼,已经足够使他感到羞辱。
再然后,他成为颜晟的第三年,颜氏举族造反。
颜夙统领上下,征战初期,诸事繁忙,整日脱不开身。亲卫问怎么处置小郎君时,他正翻阅军报,闻言头也未抬,似乎是随口一回:“放到军中,让他好好历练历练。”
下属迟疑:“郎君才十五岁,是否要先安排一个松散职位?”
“免了。本座十五岁能做的事情,想必他也可以。就从……最低的小卒开始吧。”
战场征伐,九死一生。
他好容易升到千户,又因一次夜袭中了敌军之计,踩入陷阱,折兵损将,手下人一夜去了三分之一,自己一路护着伤员抵死拼杀,冲出一条血路,也身受重伤。趁夜快马赶回大营、将残兵安置妥当后,便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
醒来时,睁眼就看到头顶雪白帐幔,银线刺绣的缠枝棠棣花纹大朵大朵开在顶端,外间烛火清冷,沉香隐隐,轻易便能判断出是谁的风格。
“醒了?”红烛微光在帐侧描出统帅修长的身影,他嗓音淡淡的,“醒了就自己起来吃点东西。”
颜晟挣扎着要起身,奈何重伤无力,实在爬不起来。
颜夙搁下笔,离了桌案走近,抬手掀起帘子,瞧见他脸色煞白,比帘幕的白好不了多少,却并没有伸手搀扶。
他只是低着头,目光里似乎写满怜悯,缓声说:“你想成为将军?”极轻的一笑,听在颜晟耳中,是潮水般涨起的讥诮意味,“可知名将为何不世出?有匹夫之勇者多矣,胸中却无半点果决清醒,谈何指挥千军?”
他眼眶酸疼,费劲忍住那突如其来的泪水,良久,筋疲力尽道:“弟受教了。但我没有想做将军……没有。”他不再挣扎,倒回床榻,怔怔地问,“我资质已是如此,为什么救我?还要治我的伤?”
颜夙稍稍倾身,凑近了些,手指拂过他额角的伤口,距离近得几乎要落下一个似是而非的亲吻。然而他冰冷的指尖在白纱布上停顿片刻,大约是看见颜晟脸上惶然神情,很快又放开:“伤是一定要治的。我不喜欢难看的东西。”
颜晟虽然曾经因他一言而心灰意冷,但其实,的确将那夜的话听了进去。
如此两年,以万具尸骸为垫脚石,蹚过滔滔血海,一步一步走到军中最高统帅面前的,已不是徒然冠了一个高贵姓氏、本身孱弱无力的稚子,而是百战不殆的少年武将。千锤百炼,修成一张铁面,身上铠甲铿然,脸上神容冷峻,仿佛从来都是这般强硬,未有过丝毫软弱。
被擢为将军的那一日是个好天,艳阳如炙,披着月白战甲的颜夙手持佩剑,立在他对面,剑锋击打他右肩五次。
逆光角度,看不清对方神情,只见他抬手把佩剑扔来。颜晟下意识接住,颜夙轻笑一声转身,对候着的三路中军道:“庆贺我军,英才辈出,今日又立新将。”
他平缓道来,口气无甚起伏,底下诸军却欢声雷动:“天佑我主!贺喜将军!”
甲光向日,金鳞齐开,站在这高峻台顶,天地崭新,沉雄阔大,俯瞰万军亦如蝼蚁。那样滔天的权势,随声浪扑面而来,炽热逼人,如有实质。
这一生里,恩宠和情义原是梦幻空花,不知何时就要消逝。
那么手里的权柄呢?
日光烈烈,劲风如鞭,风声里没有回应——答案在人的心底。
此后随侍左右,兄弟并肩,征战四方,在外人看来,自然又是一段佳话。
颜氏起事后第三年冬,末帝身死——前朝最后一任皇帝,丧家之犬,躲藏三载,终于在南方义军的据地被捉,下入大牢,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