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放不差钱,这他门儿清,青蚨那句纯属没话找话;聂放每年有十来天寻不着影踪,这他也门儿清,字条明摆着是不打自招。唐洵章跟十七过日子,满打满算十二年,就这么被十七从他二十年的人生里骗走了。有缘一眼心相知,无份十二年混不到知根知底,聂十七甩开他易如反掌,这念头一扎根就发芽,痒得他抓心挠肝。
这人他捉不住,他认——但这一刻他却不想认了。
“吃花酒?”唐洵章对着纸条冷冷道,“没我给你剥花生,吃什么花酒。”
被人念叨的聂十七打了个喷嚏。
他对面佝偻着坐了个人,眼袋卧蚕无缝接合,书生气全数喂进钱眼,居然还能撑出个人五人六。
白老五刚沾枕头就被走窗的聂放捞出被窝,眼皮行将下坠,又被聂放骇得归了位。
“老大,您不辞辛劳亲趋玉趾,敢问有何吩咐?”
“收些银子花花,顺带问几句话儿。”聂十七点了点案上摊开的话本,“昆仑双姝、峨眉道姑、魔教圣女……你这故事编得香艳哪。”
说书人兼代掌柜白老五唯唯:“老大有所不知,当今时兴的都是这个套数。”
“少跟我耍贫嘴。”真掌柜聂十七翻看他呈上的账簿,“让你打探的事儿有眉目没有?”
白老五忙道:“有了有了。上月京城里流进三个本子,分别讲了十七刀的早年行迹、栾阳秦氏灭门惨案、灭谛刀谱秘辛,传书者不知几何,听过的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我搞来底本一看,上头说十七刀之所以能削去赤练老魔的项上人头,是因他先一步参悟了秦家从不外传的灭谛刀谱,乖乖,往深里想可不吓煞人啦!”
聂十七将嘴里的花生米分了尸,拍案叫绝:“好一个明褒实贬居心不良微言精义曲尽其妙千里杀人刀不血刃的春秋笔法!”
白老五这人精哪里听不出他是说自己办事不力,挠鼻尖赔笑:“始作俑者么,我也尽力去问了,有的说是个八尺虬髯汉,有的说是个玉面小郎君,有的说是个跛脚老虔婆,有的说是个圆脸俏姑娘……真不是我力有不逮,是这事儿根本查不了呀。这十七刀也就是老大的本家,不至于这么急吧……你看这夜黑风高的,不如先让小的热个枕头?”
“那我亲哥,你说至不至于。”聂十七扯了个谎,掂了掂不知几时取下的刀,拔出半寸,“舌头捋不直是吧,咱动点儿真格的。”
白老五脖颈一锁:“等等,有话好说——哎不是,咳、咳,您请、您老请。”
“那两条漏网鱼儿呢?还有白日里那个,”聂放含混地冷哼,“眉清目秀的小姑娘?”
“我这是真不知道呀聂大爷……‘笑风生’名号打响起就没在活人前露过面了,‘咷笑浮屠’倒是还能和一月前的那批和尚沾上关系;那什么‘小姑娘’,我就同她搭了几句话,您不是强人所难嘛——哎哎,聂爷您悠着点儿!允、允我再想想!”
聂十七拱手道:“您老请。”
“这姑娘说十七刀是武中疯的徒弟,对他还挺不服气的,我看啊,要么是十七刀未谋面的师妹,要么就是想做他师妹却没成。她身边跟了个小郎君,听口音是奚州人士……咳,不大像大门派的子弟。”
聂十七:“讲我不知道的。你懂规矩,我不养废物。”
白老五哭丧着脸傻了片晌,一拍大腿:“对了!剑!那姑娘背了把奇剑!我画给你看——”他虽无武者根骨,却有武人识见,又长于记忆,轻易便将记忆中的剑形与剑势还原了出来。他越画越起劲,溢美之词也滔滔不绝地往外倒,“那式样乍看粗笨,剑身两边却是少见的薄、韧,不易磨损摧坏。器形和用材本非凡物,但那锻剑的手艺才是真正绝了!咦,这花纹怎么像个字——”
聂放抢走宣纸看了一会儿,又看了会儿津津乐道的白老五,突然朝他笑了下。
白老五回神时门窗大敞,聂十七已经收好盘缠走了。森森冷风如夹雪霰闯进屋内,他心有余悸地抱着堪称暖热但早就被风吹冷的锦被,忍不住卷成了一只打着寒噤的蚕茧。
——
因饱受聂放磋磨,唐洵章修得一身处变不惊涉险不惧的功夫,诸君列作一堆,独他两袖老成鹤立鸡群着。他感念聂十七将自己拨拉成个人样,又舍不下血里镌的宿怨,平日去白老五那日里喝茶夜里吃酒的黑店做活“贴补家用”(说穿了就是聂十七的银两拐了个圈回到他手上,可怜小唐至今被蒙在鼓里),偶尔做回镖师赚个外快。他和城南的镖局主人有些交情,假护镖之名行暗查之实,一来二去便摸清了各大派间的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