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烧饼铺_作者:清羽习习(3)

2018-10-18 清羽习习

  又扯远了,再回到苏棋身上来,这苏公子也不知道是哪天不用早朝,闲来无事本想去找白行简,结果连人家面也没见着,夜添香一个眼神瞟过来,苏棋立刻心领神会地陪着笑走人。于是只好带着他那对金丝雀儿去散步,偶然尝了一回这人间美味,一口下去,糖浆从唇角溢出来,微微有些烫了口,偏扑面又是一阵芝麻香叫人停不下嘴来,于是再也心心念念放不下了,三不五时叫下人去买这烧饼,只是大理寺卿好歹一个士族之家,怎能天天吃这玩意儿?管家一皱眉,刚想劝自家少爷烧饼不够健康没有维生素ABCDE每日食用营养不均衡对身体不利,结果某日早晨不到四更,推门一瞧,苏棋已经不见了。

  苏棋去干什么了?自然是换了身朴素的衣服,眼巴巴地到张家铺子门口和一群童叟一起等着热腾腾的烧饼出锅了,然后捧着有些烫手的烧饼,一边吸气一边轮流换手拿,一路吃过去,等他吃完,天色也有些亮了,他才不慌不忙抖掉身上的芝麻碎屑,从随身带的一个包裹里拿出件朝服来,匆忙换上然后跑去早朝——很久以后皇帝知道了这事儿,曾经摇头叹息道:“苏卿若能将对烧饼的赤诚之心分个十分之一给朝事,那估计就是个百年难遇的贤臣了!”

  张大饼做了那么多年烧饼,自然见过了无数的客人,都是些小本生意也无需记得什么,偏偏张大饼和别人不一样就不一样在了这里:每个来过他铺子的人,都能记住他们的口味,有的要甜一点,就特意给他多加糖浆,有的不能吃得太油腻,就在猪油里混了些蒿菜葱丝来去油,这样一来,每个买家都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尽管是些市井老百姓,可头一回被一个卖大饼的记住,也是件高兴的事,于是回家再欢天喜地宣传一样,又让张大饼添了几笔新生意。

  因此,要他记住一个每天早早的在他铺子门口等着大饼出炉的年轻后生,还是个长得有些俊的,自然不难。只是苏棋没什么要求,只每日要两个大饼,一个甜一个咸,拿干净的手帕裹了就走,于是张大饼虽然天性好客热情,可也没能和他搭上话来。至于苏棋,走得这么快的原因自然是要去赶五更天的早朝了。

  一直到两三个月以后,一个下雨天,人们大都在家里待着没出门,张家铺子的生意也萧条了不少,偏偏张大饼微笑着从灶内夹出几个热烧饼,抬头一见就是衣服湿了大半、撑了把竹骨伞的苏棋,不由地好心问了一句,“小哥,要不要进来避避雨,吃了烧饼豆浆再走?”

  苏棋连连点头,收了伞往铺子里避,因为客人少,烧饼做得不急,张大饼还有空给他递了条干净毛巾,顺便和他聊聊天,一来二去张大饼就知道了面前这个后生也是喜欢上了自家烧饼才这么勤快早起来买的,高兴得很,此时苏棋睁着双无辜的眼睛道,“要不,您收我为徒,教我做烧饼吧!”,张大饼也就一下子应允了。

  于是堂堂大理寺卿、皇上眼前的红人、赫赫有名的京都美男子、苏家大少爷苏棋,又有了个新身份:京都西市奉天道玄武道交叉口张家烧饼铺子店主张大饼的徒弟。啧啧,光听这头衔就有够拉风。

  作者有话要说:

  【对于蓝袖添香里的官位,百度一下就吐血了,尚书正三品,大理寺卿正三品,右仆射TNND居然正二品,亏我写的右仆射位置最低呢……架空,果断架空!】

  【2011.08.04 原文】

  第二章

  张大饼原先看着小后生一脸俊俏样子,虽然穿着粗布衣裳可看上去仍然不是寻常百姓的样子,便暗自想是个从小娇生惯养、不辨五谷的小少爷,这回说要拜师也只是一时的兴起罢了,并没有真正想学做烧饼——毕竟这行当也是个下三档的走卒行业,没多少人乐意做的。

  可没想苏棋学起来,却还真是一心一意。他因每日早上都要去“做工的地方报到”(苏棋原话,即要去早朝),只有下午有空,于是每日下午除了特殊情况如“掌柜的要我们加班”(即皇上又叫我们留下来开会了)等,其他时候必定是风雨无阻地跟着老人家来学做烧饼的,下午烧饼铺子并不关门,兼学做饼的同时,苏棋也为铺子揽揽生意,马上西市就传开了张家铺子添了个俊俏后生当学徒,一下子张大饼生意又好了不少。

  师徒二人中,张大饼本身便是个憨厚性子,再加上苏棋也是诚心学的,于是师徒二人情分愈来愈浓,闲来无事的时候,苏棋揉面,张大饼擀面,也讲些聊天,过了些日子,苏棋大抵了解了张大饼的身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