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_作者:初吻江湖(573)

  他要跟张升一起,看看怎么安排吴琼科举。

  明朝,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科举已经趋于完美了。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

  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国子监相当于是国立大学了,里面的条件都是最好的那种。

  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

  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因为监生是有出身的人。

  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

  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

  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

  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责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因此,进入各地学员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而吴琼还没有进入过书院,张升跟吴有为商量,让吴琼去哪个书院附读一段时间,然后争取考过童生试。

  “我那里的学院盖成了,不如你去担任山长?”吴有为道:“再聘请几位博学大儒任教,那边的孩子也不少。”

  “也好,早晚也得有自己的书院。”张升想了想:“让我儿也过去吧!”

  在家教的再好,也得去书院上学,不如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心爱的弟子跟儿子,一起科举,也能一起当官,将来在官场上也能相互照应一二。

  毕竟张家也不是官宦世家,在朝中没人扶持,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那三月十五,就开院收生!”吴有为眯起了眼睛,特意挑了跟后世“3。15"一样的日子。

  书院说白了也是收钱教学的地方,他得对得起消费者啊!

  尤其是再穷不能穷教育,他那书院绝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地方,连火墙地暖都有。

  还有上下水,专门的打扫人员。

  林素管家找了附近好几个贫困户过来上工,每个月给的工钱不少,附近的村子谁不说吴佣老爷是个大善人?

  而那些给吴家村干活的人,在吴家村建设完成后,又让吴有为留下,给他整理他那片杏林。

  杏树在开花的时候,一片粉红,杏花春雨不为过。

  山林都是需要人照顾的,挖坑栽树,看守,除虫等等,于是吴有为也没让那些人失业,反而都让林素管家跟他们签了长工契约,工钱高,待遇好,只要认真干活,工钱是月月发,逢年过节还有红包和肥肉分。

  以至于莫灵山庄那一片,比哪儿都干净,那些人恨不得连片枯草叶子都不留。

  “可以!”张升道:“不过我们也要准备会试,这教书的事情....。

  “请三五位大儒来就行,只要有举人功名的就可以。”吴有为道:“还要聘请两位秀才,教导幼儿三百千。”

  “这个可以!”张升道:“我认识两位老秀才,他们不是没有才华,就是家里........ 你看?"

  “没问题,家眷都能接过来住,我那里有给教师们预备的院落。”吴有为大气的道:“家眷可以在学院的食堂做个饭,也有一份工钱。”

  张升闻言大喜:“大善!"

  回头张升就真的联系了两位老秀才,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这俩人都带着自己的老伴儿,张老秀才有个女儿已经外嫁,女婿是个开药房的大夫,祖传的医术,已经生了一儿一女,说好了将来为二老送终;李老秀才则是因为老伴儿不生育,家里也困难,当年考中之后,就一直没能再进一步,后来岁数大了就不想那么多了,干脆找地方教书育人跟老伴儿俩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