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豪_作者:赤水三株树(196)

2018-10-19 赤水三株树

  元棠立即下令彻查,清点过后发现云襄城内船只并没有少,各营帐人数也没有缺,江面上暗沉无光,要说船是从襄京城里来的,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襄京城也有门禁,而且禁时比云襄还早,要是船从襄京下游逆水而上,那襄京更该警觉。下游都是叛军。

  袁析带了几个人悄悄缀在那几艘船后面,直到后半夜还没回来,太子索性不睡了,和元棠在营帐里等消息,等到快天亮,江上白雾茫茫,袁析他们才顶着一身湿气回来。

  士兵在校场上操练,袁析他们避着人,将船停在城门下的水道入口,跟去的人都带了点伤,好在没有大碍。

  袁析他们费了好大劲才跟上前面的小船,为了不被发现,也不敢紧跟,船上的人很小心,似乎有意躲着不想被人发现,从衣着上看不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而且难以判断他们的目的是哪里。

  后半夜江上起了大雾,水流湍急,眼看就要跟不上,前面的船触石翻了一艘,袁析当机立断从水下下手,掳走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发现自己被控制,立即咬破藏在嘴里的□□自杀,所以袁析他们只带回来一具尸首。

  从那人身上搜不出任何能代表身份的物品,但是袁析细心,查看了那人的手脚,发现那人手上和脚底都有厚茧,仿佛是长期用弓箭。

  袁析猜测那是个军人。

  从襄京附近来的,又是军人,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京城左右卫护军,但是京城内外各大小营地军人数万,一时也无法查验到底这人来自哪。

  太子本来一早要离开云襄回京,出了这样的事,他不太放心,留在军帐里等结果。

  袁析禀报后,帐中陷入一阵沉默,太子皱着眉,忽而脸色一变。

  元棠奇怪道:“殿下?”

  太子仿佛没听到,站起身在帐中来回踱了几回,忽然回头对元棠说:“袁卿,现下云襄城中你能调得动的人统共多少?。”

  元棠大觉奇怪,如实道:“云襄城里外五千兵卒,若说调动,自然都能按东宫指挥,但真正能为我们所用的只有两千人。”

  太子眉头皱得更深了,或许对这个数字不太满意,元棠微微低下头,太子说:“袁卿不要误会,孤不是责怪你,只是心中忧虑,昨夜行船不知去往何处,再往上游,可就是采州了……”

  元棠心中一动,说:“殿下觉得,有人在偷偷联络采州?”

  太子叹气道:“孤也说不准。”

  太子显然是怀疑了,下游水寇未退,逃难百姓相继涌入襄京,谁都说不好会发生什么事,如果真的有人从护卫军中派人和采州联络,派人的人是谁,目的又是什么?

  二皇子封弘绅就在采州,事情太过巧合,元棠忍不住想到萧氏,他隐隐预感,也许有什么正要来临。

  太子还要回京城复命不能在云襄久留,临行前他托嘱元棠继续盯紧云襄城外江水水道,一有异常就向东宫禀报,“如今三郎和弘绎都不在京城,卿是孤最信任之人。”

  元棠正色道:“臣当为太子殿下效力。”

  太子微微颔首,叹息一声。

  从此元棠夜夜加派亲信盯江水水面,过得几日,果然又有船趁夜偷偷向采州方向行驶,这回船只的数量比上次还多,而且连续好几个夜晚都有船只从云襄经过。

  奇怪的是,城里禁卫像完全没有察觉异常,城中一切平静。

  东宫中的太子也察觉到蹊跷,动用东宫的眼线,也没有探查出什么蛛丝马迹。东宫的力量有限,又不能直接过问禁卫军中事务,能发挥的作用极其小。

  太子到底还是不放心,十日后传元棠回东宫。

  元棠觉得这时守好云襄城更为重要,但抵不过太子再三传话催促,只能将云襄诸事都交给袁析,又特意叮嘱袁析:“虽然查不出那些人的目的,但是小心谨慎总不为过的,从今日开始不仅要派人盯紧外面的水道,还要派一些人到上游盯梢,若是有异常速速回城告诉我。”

  袁析点头说省得,元棠才带了两名护卫离开。

  黑虎已经调至东宫顶替了元棠之前的职位,元棠与部下相见,也没能叙旧一番,太子十分忧心,一听说元棠到了,就唤他到书房问话。

  按元棠的想法,干脆将人捉了,摆到明面上好好查一查,太子却不太愿意将动静弄得太大。能调动京城禁军又不声不响在夜里出城的人,必定和萧氏有关,以往萧氏越权专行惯了,像这种不符常理的事时有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