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_作者:常叁思(231)

  袁宁一如他内心所想,就对刘芸草感恩戴德,话里行间都是对刘芸草的保全,他继续道:“至于作案的手法,只要找到了白骨自己动作的窍门,其他诸如怎么藏、怎么掩盖线索的法子,动动脑子还是办得到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谋划寒衣案之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曾将前面四桩案子推演重现过一遍,所以说得出经过也说明不了。”

  他和刘芸草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江秋萍听得一愣一愣,一时根本分不清,他们之中到底是谁在撒谎,亦或是说的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不过饶是如此,这情报也是十万火急,于是这天夜里,张潮带着寄声和袁宁的口供,等不到武侯来接,直接往江陵去了。

  第87章 一别

  二十一日,亥时初,姜兴东风客栈。

  有钱不愧是万事通,王锦官砸下的重金回报斐然,连两日都不到,戚老头就本事通天地勾出了消息,连夜过来知会她了。

  作为一个油滑的生意人,即使知道王锦官不喜欢,他还是吹嘘了一阵自己的辛勤和难处。

  王锦官不耐烦听,朝他扔了一锭银子叫他少说废话,戚老头见目的已经达到,这回方才直奔主题。

  他说:“小老儿我在城外乡下的一个农妇家里,问到了姑娘想要的消息。”

  “那位嫂夫人说,一名背着孙姓药箱、文士模样的游医,和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当年曾在她家借热水为病人沐浴。”

  “那时两人身边还跟个和尚,白衣翩翩的,模样极俊,她就是看在和尚的面子上,才答应让另外两个邋遢家伙进屋梳洗的。”

  王锦官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往桌子前面挪了一截,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同时她心中暗道,那和尚想必就是当年的大师了。

  戚老头擅长察言观色,见状立刻加快了语速:“小老儿打听到那位郎中姓孙名桥,是午州人士,再细的住处就得姑娘自己上午州去寻了,毕竟常人出门在外,也不会随便对人自报家门。”

  王锦官点了下头,示意这个她有数,她有饶临官府的令牌,到了午州可以去请衙门助力,所以能确定是何方人士就足够了。

  她赶时间,拿到了关键消息就开始掏腰包,从怀里摸出了三张银票,两张一百一张五十,加起来正好是二百五。

  戚老头见她这样爽快,自己这边的事却办得不那么好,老脸就有些挂不住,举起双手往下压了压,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姑娘莫急,小老儿还没说完。”

  王锦官递钱的动作一顿,抬起眼皮拿冷然的眼神看他。

  戚老头为难地说:“年纪、模样、同伴都对的上,但是姑娘和那位农家嫂子,说的时间却不一样。”

  “姑娘说那孙姓的郎中是七年前到的姜兴,但那妇人却笃定她是在十二年前遇到的那三个人,因为那年正好是奉天末年,她家二姑娘刚出生,如今那女娃已满了十二。”

  王锦官思索片刻,还是给钱起身立刻走了。

  她想或许是大师记错了,又或许真就有那么巧,有两个姓孙的郎中时隔五年,分别救了一个病人又遇着了一个和尚,反正她拿到了消息,就一刻都不愿意耗在这里空等。

  不过王锦官还是留了后手,她叮嘱戚老头要是有新的消息,就立即给饶临城门口的游击将军传信,自会有人放他入城,并且付他银钱。

  戚老头一听这女人连别城的游击将军都呼来喝去,当即被怵了一大跳,诚惶诚恐地目送她在夜色里纵马而去。

  ——

  戌时一刻,江陵驿站行馆。

  李意阑回到行馆,发现知辛没披袈裟也没做晚课,正在厅里等他,身边还陪坐着一名不认识的清癯老者。

  李意阑笑着一问,这才得知这位是京中有名的神医。

  既然是神医,肯定很难请动,李意阑不清楚知辛是怎么办到的,但这样的关怀和心意堪比家眷,让人感激涕零。

  他乖顺地让老先生诊了脉,后者全程面不改色,一来是见多了生死,早知命数不同,会力保但不强求,二来是不想让病人跟着惶恐。

  但李意阑的病情不是什么疑难杂症,病灶到了一定的地步,就是神医也束手无策。

  老先生用二指压着脉路,很清晰地感觉到指尖传来了能令亲者痛的起伏,这年轻人肺脉枯竭、气数将尽,其实到了这个阶段还能有这种精神头,其实已经是一种异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