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内心灼痛,母妃的意思,就如她当年的日常教诲一样,顾家儿郎,自当横刀立马,武冠三军,母妃要堂堂正正搏天元帝皇之位,因为她有最大的赌注,那就是,周宣不会死。
安王旧党谋逆,皇帝只消将身在盛京的安亲王杀了便是,叛军失了起兵的缘由,难成气候,可顾馨瑶知道,周宣不会死,没人能动得了周宣。没错,母妃利用了玄毓师父,她知道,师父一定会保自己性命。
“阿乾,帮我上绷带,我要即刻进宫面圣。”
仁顺三年六月十六朝会,皇帝盛怒,西岭一案牵连甚广,皇帝当廷便将顾诚下狱,谋逆重罪诛连九族,天牢一夜之间人满为患,顾氏一门,彻底倒了。
西岭起兵,同时北疆急呈三道镗报,东暖阁内,皇帝召了左右丞相,兵部尚书等数位心腹急议军机大事,魏青突然来报:“陛下,安亲王求见。”
“宣。”
周宣穿了一身素服,盘水加剑,站得笔直:“陛下,臣请罪。”
第15章 出征
天子步下案台,取过周宣盘水上的长剑,执于手中挽了个剑花,“好剑。”
宋阳傻眼,弱弱提醒:“陛下?”
命人取走周宣捧着的水盘,周烨扶住自家兄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皇兄受了重伤,不好好休养,确实有罪。”
上官澈与黎晟交换了个眼神,死道友不死贫道,暗自庆幸刚刚没附议宋阳关于赐死叛首周宣的奏请。
周宣背上痛,心里急,连唇色都泛着惨白,出口的话却字正腔圆,“陛下,西岭不足为惧,不过是将死之物的回光返照,有黎帅前往,可保无虞,臣随黎帅多年,熟悉镇北军务,故请往北疆,陛下若准,臣当即启行。”
周烨沉吟不语。只拿了冰冷的视线一直盯着他的安亲王。
皇帝陛下宽大的衣袖中,周宣握了少年天子的手,在手心画出两字:求你。
周烨别开视线,凤眸中明暗不定,“朕若不准,皇兄何如?”
“陛下准了,自然封臣个差事,臣乐得加官进爵,陛下不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当充作先锋,守我周氏江山。”周宣拱手躬身行礼,背上的伤口渐渐渗出血来,染红了素服。
周烨回身,“周宣听旨,朕封你为护国元帅,赐玄铁虎符,速往北疆,平北夷战祸,赐昌明剑,若有令行不从者,准你先斩后奏。”
“臣遵旨。”
“枢密院听旨,明旨镇北、西北,乾中三部营,见安亲王,如朕亲临。”
“臣遵旨。”
周宣未作丝毫停留,转身即走,出了东暖阁大门,守立一旁不食人间烟火的玄毓道尊面露忧色,上前扶住自家小徒儿。
“师父,走。”
到兵部领了帅印,宫中亦送来玄铁兵符与昌明剑,周宣便带着玄毓,黎玺凡,莫听雨和一干侍卫家将快马扬鞭,直奔白琅城。
途中周宣的伤口几次崩裂,不免拖累行程,周宣心急如焚,只得求了师父动手,拿烈酒灌洗伤处,以金针穿了羊肠线缝合,最后再拿绷带死死缠住,换药太耽误时辰,周宣便自己背着药酒,隔几个时辰往背上浇一次。
第五日清晨,北疆化雪之后,蓝天白云,绿草如织,白琅城巍峨的城门楼映入眼底。周宣着了重甲,腰悬玄铁兵符,手持昌明剑,率十万精兵,驰援白琅城。
北疆战事历来集中六月到九月,水草丰茂,牛羊肥美,正是北疆诸部兵强马壮的时候,皇帝硬生生扣住黎诩两个月,更在去年年节前就明旨西北、乾中两军,不见玄铁虎符,不得出兵,主帅不在,镇北一军独守白琅城。
周宣远远便瞧见了城楼上的狼烟,心脏一阵绞痛,当权者眼里,戍边将士的生死,不及皇座上一粒尘埃,黎诩麾下,偏偏都是些认死理的老顽固,唯战不退,宁死不屈。
诸位袍泽,周宣来也。
白琅城上下欢腾,周宣直入中军账,召来一干副将商议军务。
前世里,这也是场记忆鲜明的战事,统共打了五年,黎诩便死在第五个年头上,护卫森严的授降仪式上,一支毒箭,见血封喉,黎诩一句话也没能说出来就断了气。
“殿下,”数日不眠不休,徐泰瞪着一对兔子眼,指着沙盘道:“徐泰愿作先锋,率轻骑三千夜袭曷衣、金研部,老子跟他们死嗑,此仇不报,誓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