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为平生[剑三]_作者:点清镜(239)

2018-07-10 点清镜

  “…………”

  颜子钰点点头:“扬州这种富庶的城镇,惠民药局尚且能够勉强维持运转,然而依旧很多药材都短缺无法供应。更不用说其他城镇,几乎是停滞无用了。”

  “再有,药材只是其中一方面,各地可有官府设立的医官医士?”

  “……本来是有的,各州县本应有惠民药局并医学,医士由医学培养训练出来,而后任职于惠民药局。”

  何黎依旧毫不留情地拆台:

  “——但是负责医士考察和升迁的都是太医院的医官,有优异者都进了太医院了。”

  颜子钰一摊手:“我对于优秀医疗资源向太医院集中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你好歹要做好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工作吧。别的不说,就我凌雪阁所在的这二十几个城市,有一半的医学和药局都成了空壳子。”

  “…………”

  慕北鸿哑口无言,虽然太医院内的制度足够精细而严谨,但地方上的惠民药局和医学,无论是前代皇帝还是他自己,都不过是当做笼络民心的面子工程而设立的。

  既不像粮食盐铁水利这些,有足够的肉眼可见的收益,自然在政策上就得不到重视。每年的地方长官汇报工作时,根本就无人关心过这些。渐渐的形同虚设,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然而今天就被颜子钰甩出的数据啪啪打脸了。

  一个万花医馆,或许有其特殊的地方,但是因为万花医馆所治病人的群体实在太有说服力,从中无疑可以看出,做好基层医疗工作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颜子钰叹了口气,直接给出了结论:

  “我朝官医的力量太过薄弱,而民医的水平却又都参差不齐。除了少数能坐馆的大夫医术还算过得去、不至于庸医误人以外,大部分的游方郎中和乡里大夫,他们的医术水平都远远达不到准确并且快速的处理常见疾病的要求。”

  “但这些无比常见的伤寒杂病、发热咳喘,才是导致人口死亡数的最大原因。疑难杂症毕竟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这些常见的病症因为处理不当、不及时,或是药材不足而生生拖死的。”

  “如果能将这部分的患者处理好的话——效果你也看到了,就是像今年的扬州城这样。”

  慕北鸿眼睛盯着石桌上早已渐渐干涸的水迹,神色越来越凝重。

  “那不知医仙是想着……?”

  “……万花谷建好以后,我可以负责给各地方批量培训基层医士。每一批的训练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后,能过了我的考核便算毕业,可派往各地。过不了的,留级一年,再过不了的,我就直接扫地出门了。”

  “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基本医理、常见疾病,以及外伤急症的应急处置方法。最后还有……如果发生瘟疫,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什么的。解决瘟疫是不可能,但至少可以控制一下疫病的规模和扩散范围,减少那些……不得不死的人数。”

  这个不是他瞎吹,后世应对传染病的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都是这个医疗水平低下、政令传达困难且慢的古代社会所远远不能比的。而那些后世人人皆知的传染病医疗常识,很多也是这里的医者所无法得知的。

  这本是时代所限,颜子钰并不觉得奇怪也并没有苛责之意。所以他现在想做的,就是借助慕北鸿的身份,把这种宏观上的医疗理念以一种最具效率的方法,自上而下的传播并且留在这个世上。

  ——他自己医术再高,金手指再大,单凭自己一人之力,终究救不了全天下之疾。

  慕北鸿闻言倒吸一口凉气,瘟疫实乃历朝历代的大害,少则死亡千人,多则上万、十几万的都有。这一下子的人口、牲畜的损失,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而他处理政务多年,没人比他更加清楚:瘟疫不仅仅损失人口,更会间接带来耕地的荒废、流民的乱窜、盗匪的横行,然后他就得让户部拨赈灾银,再斟酌开哪个粮仓救济,甚至还得……派兵剿匪。

  ——这奏折上的轻飘飘一笔阅字下去,便是开始了国之财力和储粮源源不断的消耗。

  如果颜子钰所提的政策能每年严格实行下去,应对瘟疫时必然要从容许多,长远来看的收益则更加如雪球般年年翻倍,这当真便如颜子钰所说,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