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_作者:溯松(14)

2018-04-11 溯松

  伯九答应赵晋宜,首要缘由,并非为了学厨,更不是借他开酒楼,乃是相中了这赵国公位于朝堂之上的人脉。

  他犹不能释怀陈叔临死前的最后一眼,和他殷殷的期望托付;他也不能释怀王府中那些仆役形形色色的脸,和在牢狱中痛不欲生的模样。他心里恨,也只能在心里恨。他是为了他们苟活于世的。在他看来,所谓皇家血脉,不过是一个累赘,甚至是一个诅咒。他的名字,甚至他那相似的脸,都是见不得人的秘密。每当夜深人静辗转难眠,他就掏出老陈遗留下的几张薄薄的纸,翻来覆去地看,把上面提到的人,提到的势力,一一默记。没有想过蚍蜉撼大树,他只想查清这一切,以慰亡灵。

  而赵国公,乃是一个绝佳的踏板。

  ☆、第九章

  罗悬去京两月后,伯九收到了他的第一封来信。

  漂亮的行书。

  “伯九亲启:我已抵达扬州半月有余,此地风土人情与苏州甚为相似,茶点尤为值得一提。扬州百姓生活闲适,比之京城更为自在。我初次为官,知府多有照应。虽说此地生活富足,倒也诉讼不断,都是些市井小民鸡毛蒜皮之事,处理起来却颇为头疼。好官大抵难做……”接着又讲了些案件,叙述一番,“不过半月,竟已讲了这么多,你晓得我平时并非健谈。不知伯九是否安好?在京城奔波,想必不易,务必保重。望速回信。罗雁寻亲笔。”

  伯九来回读了两三遍,才收起来,打开木匣子,将罗悬的信垫在玉下头。

  是时候练字了。嗯。

  一日,赵国公府。

  雕花梨木的八仙桌上,坐了赵国公赵长肃,大夫人、二夫人和长子赵魏英。

  赵长肃胡子一抖:“那不孝子呢?”

  二夫人接过话头:“只怕又留宿哪个小倌馆了吧?”说完一瞟大夫人秦氏。

  秦氏仿佛没事人一样,搛起盘中的水晶蒸饺:“老爷,你尝尝这蒸饺,倒有一番风味。”

  赵长肃叹口气,吃了一个,难得点头:“唔。”

  “乃是府里新来的厨子做的,说是苏州来的。”

  正在此时,前院传来一阵喧闹,便见赵晋宜风风火火,踏进厅堂,向父母弯腰弓了弓,又向二夫人和哥哥随性一揖:“我来得倒正巧,在用早膳呢!”

  赵长肃冷笑:“昨儿个又是哪里?飘渺阁?还是望海楼?”托这不孝子的福,京城小倌馆,他知晓的一清二楚。

  “非也非也,昨天留宿梁府。父亲,我可有一月没去小倌馆了,莫要冤枉!”一扫桌上盘子,径自拎了一个蒸饺,“不错!从前没吃过。”

  秦氏对独子很是疼爱,柔声道:“是你介绍那厨子做的。”

  赵晋宜一愣。唔,那小家伙,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各位慢用。晋宜先行告退。”

  赵晋宜转到后院厨房。赵府的厨房独占了一个小院子,地上晒着香料,竹竿子上挂着干菜,一块土地还开辟了菜圃。赵晋宜虽然为人行事荒唐、放荡不羁,但没什么架子,同下人说话也很平和。下人们见到他,都福了福身。

  赵晋宜在一间小屋找到伯九时,他正掀开一个蒸笼的笼盖,扑天的白色水汽弥漫开来,同时腾出一阵袭人的桂花香气。

  赵晋宜在这一片桂花香中,有些迷醉了。

  水汽散开,伯九才看见赵晋宜正站在门口,端了一盘新鲜出笼的桂花糕出来,道:“见过公子。公子可用过早膳?”

  赵晋宜回神:“不曾。”

  “那正好。我今晨才采下的桂花,做了点桂花糕出来,公子可以试一试。”

  在这赵国公府已半年有余,除了学菜,他也把面点糕类的制作自己学了起来,就着庞有余的册子,试了不少花样。因为赵晋宜吩咐的关系,也没有人指示他干杂活。就连本来最担心的赵晋宜,把他带进府中后,反而许久未见了。若不是知晓赵晋宜是个断袖,他会更轻松些,也会更加感激他。

  赵晋宜端详那盘中的桂花糕。一块块方方正正,大概有一半手掌那么长,洁白,掺杂着一些鹅黄的颗粒,正面压出了一朵桂花的形状。咬了一口,不似想象中那么甜腻,却很香。

  “其实放凉了会更好吃些。”伯九在一旁说。

  赵晋宜三四口吃完:“很不错。我娘最爱吃这些精致的东西,定会奖赏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