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平寇也好,安民也好,事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好不该都记在我头上。我在南直隶,原本就是个过客,就算走了,还有胡都堂和两省三司的大人们在,这三年来如何,将来还是如何,不必过于忧心。”
他让他们全都起来,又安抚允诺:
“你们若是想回家去,我自会好好安置;若是想留在府里,父皇并未下旨要撤府,你们能留一日就留一日,哪天留不住了,我也会请胡都堂给你们安排好的去处——”
“小人愿意随王爷入秦!”话音未落,已有一人抢先喊起来。
“小人也愿意追随王爷!王爷去哪里,小人跟着就是了!”
既有人牵了头,其余人便也跟着嚷起来,誓死效忠的呼声此起彼伏。
嘉斐忽然不知该说什么好。
人生至此,他听过太多表忠心的话,早已听得麻木了,却无一刻如此刻,仿佛有什么滚烫的东西就要破膛而出。
这是泥洼之下的簇拥。
有这么一群人,无论贵贱,无论生死,都愿意紧跟着他。
但人不该是这样的。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趋利避害,人之天性。这些人本可以果断舍弃他,逃去更安全稳妥的地方。可他们没有。
而他们不过是一群面目模糊的平民,比起那些光鲜亮丽的达官贵胄,当真是草一样的人,甚至从不被记住名姓。但他们却选择不再随风摇摆。
他们是最卑贱者,又是最高尚者。
但他们并不是他自己挣来的,而是小贤赐给他的。
他们所誓愿追随的,是他,又不是他,是有甄贤相伴身边的靖王嘉斐。
是小贤使他成为了他。
这种感觉何其微妙。
嘉斐骤然觉得词穷,无论如何开口,都显得多余。
他感觉甄贤似乎握了握他的手,就像微凉却柔韧的水,流淌过他的掌心指尖。
小贤在和大家说些什么,但他根本听不真切。
心中有激流澎湃,击浪之声却夹杂着酸涩,如有痛呼,隔绝了万事万物的喑哑。
他在众人退去折返内堂以后,看见甄贤唇角一闪而过的笑意。
“你笑话我。”
他立刻抱怨起来,撒气一般。
“我没有。”甄贤回身看着他,明显屏着笑,又屏不住了,干脆低眉垂目笑出声来,“我只是想起当年,在永和宫初见着殿下的时候,和如今这位靖王爷简直不似同一人。”
“你笑话我小时候傻,没见识,受点打击就沉不住气,还哭鼻子。”嘉斐皱着眉,耍赖似的拽着甄贤不肯撒手。
甄贤挣脱不开,被他抓到跟前按得没法动弹,只能笑道:“我可没这么说,都是您殿下自己说的。”
嘉斐蓦地有些惆怅。
“望着就要到而立之年了,能还和十岁的娃娃一样么。”
他伸手将甄贤环在怀里,倾身听着熟悉心跳。
小贤的身体是温暖的,一如许多年前的那一天,他忽然失去了母亲,被父亲关在永和宫里,也是同样的温暖,让他从茫然混乱之中喘过一口气来,感觉拥住了活下去的勇气。
“是不是我……真的太贪心?”
他喟然闭起眼,自嘲苦笑。
“老天爷把你还给了我,我还有什么不满足?是不是该要息心断妄珍惜眼前?”
这原本并不是提问。
他知道他其实根本得不到回答。
他只是任性地埋着脸,觉得自己像个溺水者,一边固执挣扎,一边滑向冰冷深渊下的解脱。
良久,他听见甄贤的声音在万籁俱寂间平静。
“殿下何妄之有?”
那声音不轻不重,低而婉转,却沉着有力,字字有声。
“殿下志之所在,究竟是天下至极的权力,还是福泽于民的能力?”
嘉斐倏地睁开眼。
怎么可能息心呢。
自从当年下定决心时起,从母亲死去时起,或许,是从在此世间发出第一声啼哭时起,早已注定了他的无法解脱。
非生即死,唯有不死不休。
他从未有一刻忘记,他曾立誓要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有恒业,良善得安乐,更曾宏愿要这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百家复兴,万世太平。
他所想要的,唯有此道才能实现,才得守护,唯有此道,才是他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