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宗耀祖_作者:余不知(5)

2018-03-16 余不知

  待轿子停稳之后,荣真便撩开轿子的帘子,走出来,恰好就在正殿的门外。

  许多大臣三两结伴,围成几个小圈,讨论着些有的没的的事,一看荣真下了轿,都拱起手来,以示恭敬。

  荣真得体地向每位问候他的大臣回礼,走在这群上了年纪的官员之中毫不扎眼。

  荣家历来掌握军权,原本是朝堂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但那场大火之后,一切都化了灰烬,包括他家经营已久的人脉。

  没有人能相信这么一个小少年能承担起整个家族的重担。

  但荣真还真担了下来,如今他不仅有荣国公这么个虚衔,还兼了户部尚书这么个权力重大的位置,至于怎么得来的这位置,内里却很复杂。

  荣真绕过其他人,走到当今丞相杨贤的身边,颇为恭敬地弯下了身子,“老师。”

  “不要叫我老师,”杨贤须发尽白,身材瘦削,一副为国劳苦的清官模样,“我早就和你说过,荣国公和我如今同朝为官,不应再这样称呼我。”

  荣真被驳了面子,倒也没生气,只道,“我习惯了,还望丞相大人见谅。”

  杨贤哼了一声,走到一边,站得笔直。

  荣真站到另一边,既然人家不愿意和自己同流合污,那还是别凑那热闹的好。

  禁军统领把着腰间的长剑,一声大喝,“上朝!”

  群臣便鱼贯而入,走上了那大殿。

  大殿的正前方不仅有一张龙椅,龙椅的后面遮着珠帘,太后便坐在那后面。

  皇上七年前登基,当时只有十岁,是个还没龙椅高的孩子,现在也就是个半大少年,但坐上龙椅的时候已有了不少威严。

  “吾皇万岁。”荣真随着众臣一起跪下去,静静地等待着。

  小皇上心情忐忑地看看珠帘背后的母亲,得到太后的肯定之后,才抬起手,“众臣平身。”

  荣真又站起来。

  “有事起奏。”小皇帝身边站着的那个阴阳怪气的太监掐着嗓子喊道。

  荣真看看四周,一个迈出去的人都没有。

  也挺奇怪的,这些人每天坐在衙门里,看似忙得焦头烂额,却没一件需要圣裁的事情,真可谓是为皇上分了不少忧呢。

  荣真微微甩甩手,已经准备跪下来再行个礼之后就回去陪木樨喂猫了。

  “臣有事启奏。”杨贤向前迈出了一步,偏偏不让荣真享这个清净。

  小皇帝看到杨贤站出来,眼里还有些期待,抬手道,“讲。”

  “臣听闻西南边陲水灾,淹没良田千亩,百姓流离失所,但到现在都没有明文上报,臣很好奇这是为什么。”

  “这个……”小皇帝向后看看,见太后不说话便又把眼神定在了荣真身上,“荣国公,各地发生天灾都该归你户部管辖,你可知道这事吗?”

  荣真上前,鞠了一躬,“臣知道。”

  “那你为何不上报?”

  “西南边陲归在平南王府的辖地之内,这件事理当由他们负责上报。”踢皮球这事情是荣真的拿手好戏。

  “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先上报?”杨贤转过身,看着荣真,他那鹰隼一样凌厉的眼神审视着荣真。

  荣真却早有准备,从袖子里掏出奏章,“臣原本是打算如果平南王府的人今天不上报,我就向皇上秉呈这件事的。”

  “拿上来。”小皇帝侧着头跟太监说道。

  那太监小跑下来,把荣真手里的奏章双手接过,呈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阅过,神色复杂,“竟然这么严重!”

  “皇上,”珠帘背后的太后淡淡地说了句。

  皇上立刻低下头,把奏章又交到那太监的手里,太监再转呈给太后。

  这套流程是每天的必备,太后看奏章这功夫又不知死了多少灾民了。

  荣真低着头等着,抬眼瞥着朝上众人的反应,这也是他平常的爱好。

  其他人有的茫然地瞧着上面的反应,有的莫名心虚低着头,只有杨贤昂着脑袋义愤填膺地等着。

  皇上见太后把奏章递还给了太监,松了口气,鼓励似的看着杨贤。

  “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尽快定夺。”

  “丞相如何想呢?”小皇帝倒聪明,把问题又抛了回去。

  杨贤早等着接话了,“臣以为,皇上应该尽快下旨,令西南三省尽快开仓放粮,保住百姓们的性命,同时户部尽快拨款,跟进赈灾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