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宗耀祖_作者:余不知(6)

2018-03-16 余不知

  “丞相说得很好,那就……”

  “等一下,”太后出声打断他,“荣国公,你怎么想?”

  荣真沉着道,“臣以为,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西南三省在平南王府的辖区,并不直接归朝廷管辖,更何况,平南王爷早已经尽力赈灾了,我觉得朝廷根本不需要下旨催促他了,而户部的赈灾款我也会尽快调拨,必不能让百姓们受苦。”

  “你知不知道灾民都已经走到京师告状了!”杨贤叱到,“若是开了粮仓他们至于会成这样?”

  荣真抿嘴,“原来是丞相大人接到了灾民的状纸啊,”他偏着头,看着杨贤,“这个灾民也是很厉害了,饿着肚子都能从西南走到京城。”

  “那是他全村人砸锅卖铁筹集的钱送他来的京师!”

  “即使这样,我们远在京城,一层层督办下去,要多少天才能把粮食送到灾民的手里?”

  杨贤愣了一下,“只要皇上下个旨……”

  “是,皇上是可以下旨,但丞相大人似乎根本没搞懂现在的情势,看在今□□堂上既然也没有平南王府的人那我就直说了,这些年,平南王爷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我们心里都有数,这个饥荒严重影响他三省,削弱他的实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

  “你是说我们就袖手旁观看着黎民受苦吗?”杨贤的身子抖了一抖,不可置信地看着荣真,这就是自己教出来的好学生。

  荣真笑,“丞相大人这么说就残忍些了,但也不是不对。”

  第4章 第四章

  杨贤眉头紧皱,不再同荣真争辩,转过身子,扑通一下跪下来,声嘶力竭,“皇上,请您定要救救西南三省的百姓啊!”

  “这……”小皇帝左右为难,习惯似的向后看。

  杨贤瞟到他这个小动作,心里已然不安,闭上了眼。

  “我觉得荣国公说得倒也有几番道理,”太后的声音十分平静,荣真所讲的话正是她心系之处,她可不是杨贤的弟子,心里没那么多仁义礼智信,“等灾情到不可遏制的情况下朝廷再下急旨便可,就先调拨些钱财过去帮他们救急以购置别地的粮食罢。”

  “可太后!”杨贤还想再挣扎一下。

  “就这样决定吧,这件事就一手交给荣国公办,他懂得分寸的。”

  “臣明白,”荣真拱起手来,行了一礼,“但臣还需要个帮手。”

  “谁?”太后问。

  “金科状元杨槿,”荣真嘴角微扬,瞧着周围人那不解的眼神,“臣听说他现在在吏部任秘书官,可否僭越调他到我手下做事?”

  “你的意思是……”太后略做沉思,便点头,“也好,这样丞相也能放心了。”

  杨槿是杨贤的儿子,是今年的状元,才华横溢,又有这么个做丞相的爹,注定就是官途顺畅。

  荣真明知道这点还把杨槿要到自己手里,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内里的目的。

  但荣真态度又十分自在,多光明磊落似的,还特意向杨贤笑笑。

  “既然没有别的事了,皇上,退朝吧。”太后道了一句,她和皇帝虽然只隔着一道珠帘,但这句话却令所有人都听了个清。

  小皇帝愣了下,退朝二字刚说了一半,群臣就跪了下来,他尴尬的后一个字完全被那三声万岁盖了过去。

  荣真优哉游哉地正要撩开轿子的帘子,预备离开。

  杨贤却拦在轿子前面,“你乘轿进宫门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这老头为什么什么都要管一管。

  荣真叹了口气,“乘轿进宫是高祖皇帝时就给荣家的恩典,怎么就过分了?”

  “但历任荣国公没有人这样做!”

  “所以呢,”荣真知道杨贤就是计较朝上那点事才故意找自己茬,也不是什么好语气,“先祖既然求得这样的恩典,我要是不乘轿来回,岂不是抗旨不尊?”

  “你!”杨贤指着荣真的鼻子,“我怎么会教出你这样的学生。”

  “丞相大人,刚刚不让我叫您老师的吗,现在又觉得我是你的学生了?”荣真没等杨贤说出下一句的时候就钻进了轿子,一脸不耐。

  他其实也不是不喜欢这位老师,甚至很是感激他的,杨贤是唯一在荣家没落之际没有弃他而去的人,是这个朝堂上最具良心,最为百姓着想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