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和言家三少对话,三少话中显有凌厉和斜视过来的目光让萧泓识趣得转移开话题,道:“对了,今日之事,我很抱歉……”
“不用。”当即回绝的言耀辉微微而笑,“今日之事,是我们言家期盼已久的大好消息,庆祝还来不及,哪里敢用得着萧公子的致歉?”
此话是反话吧,萧泓小心了,虽然三少是言家最和善的一位,但和善的人一旦恼了起来,远比不和善的人要有魄力。
摆下笔墨的言耀辉取出宣纸备用,抬目看了一眼一付谨慎之色的萧泓,道:“自萧公子惹出这些无端的是非开始,言家所担忧的只有士林们堆积起来的理法。现在集士族子弟和士林之名的众家公子们肯应声而出,愿意以打诨之意抵消以往言家对各位大人们所犯下的大不敬,耀辉真是谢谢了。”
“你看出来了。”听了这话,萧泓叹息一声,一直都在时局中的言氏果然看得清明。
今日,京中公子们连成一气,在外人眼中看来,似乎是在向言家栽赃,若当真如此去看,那就太短视了。他们如此作为,意义重重。一来是在附和已然明明显显的圣意;二来以此相抵言氏曾和众位大人们所结的小怨;三来也借此声làng为朝廷转移开刑部大狱发生的毒杀士林儒生的骇人听闻的大逆事件,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考量,这些已然不再重要了,无论是心有灵犀还是懵懂,基本上都怀着法不责众的算盘,心照不宣的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点,全部参与进朝局这盘大局之中来。
“自然看得出。言氏能在京中平白攒下偌大的清誉,缘不过是有人愿意帮衬,愿意借势于言氏而已。依仗微才而玩世,早晚得被she影之箭she穿。这个道理,言家子弟记得都很牢。”言耀辉道:“萧公子的话问完了吗?可以开始了吧。”
“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三少能给与回答。”直观不可糊弄的言家三少,再看看面前的笔墨纸砚,把握不准的萧泓小心询问,道:“是什么原因让你改变了主意?”
“改变什么主意?”专心研磨起墨汁的言家耀辉顺口回了一句。
“改变坚持要和我坚壁开关系的主意。”这一点萧泓一要弄清楚,这样他也好确切知道言家的意思。
瞅着萧泓一眼,言耀辉道,“你曾经对我说过,你远不足以让王上为你开无故之端,现在改变这个说法和想法了吗?”
“不改。”萧泓回应声中有些了悟。
“那不就是了么。”言耀辉哼了一声。他和萧泓之事本就不是‘无故之端’。这个“无故之端”,王上为江暮和言家小六开下了。
昨日,江暮的一席话,让言家父子茅塞顿开,也总算解开了为何言氏能在京中处处遇“贵人相助”,举步维艰。这个原因居然在于受王上之命,坚守在北方和数百年经营的士族门阀抗衡,在塞外前沿掌控民生,将塞外部落动向传报于朝廷的江氏身上。难怪江夫人对亲家毫不隐瞒她对朝廷旨意的不屑,要不是觉得江氏着实太不容易,言茂真想举起椅子狠砸江暮一顿。
当然,最终下定这个决定的,还是按照受外祖父之托,特地前来的珍娘所安排好驿使在今日直至午后,以外祖父病危之名的家书毫无送至的前兆,着铭文专程去讨要,邮驿居然一口否认曾有过这封家书的存在。
将这些事qíng全部综合在一起思虑之后,言家父子也就清楚该如何去做了。
既然不会再有所周旋突破的可能,那么需得当机立断,为自身谋求最大的利益平衡为重。
第八十二章
“耀辉,倘若您认为我是因为dòng悉了王上对江暮另眼相看,才以恋慕之名纠缠于你,以此获得几十年后才有可能得手的莫须有前程,萧泓决不能接受您对我真qíng的曲解,更不能接受您对我品行的质疑。”正视言家耀辉,萧泓肃然,三少太冤枉他了,对朝廷而言,江氏的存在是双刃剑,若不是为了想与耀辉促成百年之好,哪个愿意和江氏搭着关系。
“为一己之私qíng恋慕于三少这样好男儿,我此生愧对了您清誉,肆以忠以敬相待,明月可鉴。若是非得舍去本心,萧泓自愧枉为这一世做人。”言到此,萧泓觉得委屈,“您可以无视于我,也可以怨怼于我,但绝对不可以将我爱慕之本心如此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