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_作者:周而复始(161)

  故此,言家父子合议再三,皆对重启辩学盛会,把握甚大。当然,若是受阻不能,对言家自身也并没有太大损失,只看天意允不允得了。

  在众目渴望的凝视下,想速决此事的言耀辉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恩师,各位同好,对重启辩学盛事可有异议?”

  言耀辉话音一落,堂舍中的脑袋立即都开始了左右晃dàng。

  绝无异议!现在言三少的主意就是最救急的,再无其他的法子可以助得所有人一起脱出是非。

  “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扫过迅速摇晃的脑袋,算是得了一致的认可,言耀辉道:“各位均也听了,明日起,耀辉就将斋戒,学仪,耀辉建议,今日就办了吧。”反正只是个表面功夫,不在乎场面的大小,只要想脱离是非得人来得够多,够有气势就行了。

  随着言三少的话,内堂中的脑袋皆移转看向门外高悬的艳阳,就在今日月满楼的时辰么!一想到明日起就将见不到三少,没了主心骨的惶然蔓延了开,是否能成事,依照眼下,万万离不得三少提点,qíng知时间紧迫,齐齐等着言三少的吩咐。

  为了共同的利益,没有异议的对话就此结束,言耀辉抬眼,守着门外的两名随从捧着个锦盒进了来,在三少的示意下,将其放在上首的山长手边。

  现在不是客气寒暄的时候,山长在众人瞩目下,打开了锦盒。盒内放满了若许尚未写好名录的柬(jian)帖。

  言耀辉则取出了一份记载着若许人的名录。除了赵魁想办法寻来的因风华楼一案被刑部登记在册的若许名册之外,承办过“为君分忧,为民解难”赈灾义卖的言家耀辉手头上自然有若许资源,何况还有言家小六的帮衬,远在塞北的江夫人对京中态势,可是了然得很。

  看着眼前达贵名录,执事们犹豫了,山长则毫不犹豫,解决此难,来再多的儒生,可没半点作用,只有将京中显贵们绕进来才有更多助力。山长示意服侍在一旁的弟子去准备笔墨,时辰不早了,京城可不是乡野村寨,要是不赶着时间尽快誊写,尽快转送出去,错过了今天,明日将有怎么样的变局,可就说不准了。

  “三公子对辩题,可有什么建议,以便写入柬帖中。”等着弟子们准备笔墨的空档,山长询问。一旁翘首期盼的众书生们再次紧迫起来,选题是否妥当,是能否取悦上意的关键,万万敷衍不得。

  “今日耀辉此行一应行程皆记录呈送了永固王府,耀辉想,若是由得王爷提点赐题是再好不过。若是不能得,耀辉倒有点小小的建议,以‘忠君’,‘至孝’为题,如何。”收敛含蓄,言耀辉直言道:“千古史料皆有证明,但凡用上‘忠君报国’‘百孝为先’等等名目说事,就算不成事,也难挑出茬。”

  ……没错!

  简陋的厅堂内顿时一片明朗,山长抬眼向言三郎微微一笑。忠君报国,被朝廷再三嘉许的言三和萧泓就是辩证现成的例子,此议不但可以帮助了众人脱困,更会让言三脱困,至少只要参加此议的,此后不但绝难对言三郎有所鞭挞,还得为言三的声誉负责。

  迎着山长了然的笑意,言耀辉微微前揖,一派坦dàng。要最快解决风华楼危局,除了这个法子,再无其他,就算那些牵连于此的士族公子千百不甘,只要想脱身此难,就拒绝不能。谁个心底里没有自己的算计,若是没点利益,谁个会白做。他所提议的此议,只是各取所需,他要保身,保声誉,他人何尝不是为了保得前程和xing命。

  对言三少的小九九,书生们皆刻意得忽略了去。相互对视,面色间满是跳跃的惊喜,刚才言三少所言,此事已经传报于那永固王爷?!相互确认着的儒生们全部挑动了,兴奋了,有晋魏遗风的永固王爷不但是天下名是效仿的楷模,更是天下儒生敬仰的贤德亲王,若能参与得永固王爷亲呈辩题,就算不能脱出此难,也是心满意足,死而后已了。

  知晓了言三少已经将此举通报了士族楷模的永固王,适才还有所犹豫的执事等等,皆振奋惊喜,有了永固王爷的名头来号召,此事只怕想不成功都难。

  第九十七章

  如此一个任谁都能有所获益的满盘皆赢的上上策,众人们再无颓唐,纷纷挽起袖子,研墨的研墨,添茶的添茶,按照名录,细细誊写起来。悄悄看着名录上一个个身份显贵的名号,咋舌之余,更添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