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_作者:那只狐狸(61)

2017-08-26 那只狐狸

  该生气么?该怨恨么?该后悔么?——每每要向这些感qíng妥协时,他就会想起那点亮夜宇的天灯,漫天飞舞的金叶,如同誓言般郑重的承诺……有些事qíng,他无能为力。从相识那一日起,他对她便无可奈何。理所当然的质问和责难,到了唇边,也不过一声叹息。

  他依旧在等,不再等人,只等一个答案。即便心知肚明,他依旧想亲口问一句:为什么?

  ……

  拆下覆目纱布的那日,恰是冬至。夜里一场大雪,将梅谷绒绒覆盖。他双目初愈便见此景,不禁生出几分宽慰。

  皑皑白雪,已是久违。想他年少之时便遭发配,而后便入了玄凰教。南疆之地本也无冬,何谈落雪?他的回忆里顿生出一片温柔怀念,信步走了出去。

  说来好笑,他虽在梅谷中住了好些时日,却从未真正“看”过这里。但见流水山石,别样玲珑。亭台楼阁,分外优雅。jīng致风景,步步不同。当真是一番心思,独具匠心。而最叫人称奇的,便是谷中的梅花。无论哪条路径,皆有梅花相迎。如此时节,蜡梅正放,一片娇嫩鹅huáng,沁出满谷清香。更有红梅参差,虽未至时节,已艳艳含苞。

  不合时宜的,他的脑海中跳出一个名字——梅香雪……

  眼前景色,刹那刺心,惹得他闭目低头。他迈步,带着近乎逃离的仓惶,继续向前。未走多远,忽听得琴声清越,泠泠动人。抬眸看时,就见一处溪水,两边红梅满植。近水之处,花开也早。满枝花朵,浓者如胭脂,浅者若轻檀,煞是好看。梅花之下,溪水之畔,有一方石台,一位白发鹤氅老者正端坐抚琴。叶蘅未敢上前,只在不远处站定,静静聆听。幼时他也曾学古琴,认得那曲子正是《梅花引》。景曲相和,何其动人。

  待一曲抚罢,叶蘅回过神来,正想要上前拜见。那老者却先出了声,问道:“小兄弟面生得很,看来也不像是寻仙问道的客人,莫不是我哪个徒儿的朋友?”

  叶蘅见那老者身姿端雅,举止从容,一派道骨仙风,不似俗流。加上方才那话,想必就是梅谷散人了。他抱拳,恭敬地尊了声前辈,道:“打扰前辈雅兴,还望海涵。晚辈叶蘅……”他话到此处,微微犹豫,斟酌后才接道,“晚辈是来见殷怡晴姑娘的。”

  梅谷散人问道:“可见着了?”

  “还未。”叶蘅道。

  “也难为你。”梅谷散人含笑,又问道,“打算等多久?”

  叶蘅答不上。

  梅谷散人再问:“可有约定?”

  叶蘅依旧答不上。

  梅谷散人见状,略作思忖,转而道:“也不急,凡事都有定数,且先同我赏梅吧。”他放下古琴,起身下了石台,走到叶蘅身旁,道,“你看我这儿的梅花如何?”

  “不负盛名。”叶蘅答得诚恳。

  梅谷散人点着头,道:“正是呢。昔年我遍走天下,寻来各色梅花。几代择选,jīng心培育,方有这般成果。不是我夸口,这般景致,只怕这世上再寻不出第二处来。”

  叶蘅静静听着,只含笑点头,却无话相应。

  梅谷散人走到一旁,望着那一片梅花,道:“俗语道:百花赖东君,亦有‘chūn暖花开’之讲。但梅开寒冬,不乞雨露之恩,不求蜂蝶之顾。说来也不只梅,还有秋jú、丹桂。更不提月季之花,乃四时常开。难得柔弱花木之中,亦有不以时节自困、不将盛衰系于外物者。正是:芳魂凛凛欺霜雪,荣枯几曾怨东风?”他说到此处,抬手折下了一枝梅花,递到了叶蘅手中,含笑道,“正是因此,方才有这扑鼻寒香呵。”

  叶蘅握着那枝梅花,依旧沉默。

  梅谷散人笑着,话锋又是一转,道,“只可惜,虽有这梅花傲雪,我那些徒儿们却都不知欣赏。一个个尽想着往外头跑,我一年里也见不上几遭。不过也难怪他们。这天下啊,大得很。年轻人志在四方,岂肯安居一地。若不经红尘颠簸,多少辜负了青chūn。你说是不是?”

  听到此处,叶蘅慢慢笑了出来。惆怅虽在,却已豁然。一声答应,虽然简单,却再无犹疑:“嗯。”

  梅谷散人点了点头,又道:“在外头站了半日,也浸浸地冷起来了。来,随我去喝杯热酒,再将这梅花cha上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