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凡劫_作者:慕容春华(90)

2017-07-23 慕容春华

  “正是。不过我师徒二人也是刚才知道。他怕你一怒之下杀了我师徒二人,才留下名号。并说他带走你的徒儿,不过只想传他一套醉候步法,一套醉候掌。因他受了那年轻人一酒之谊,聊作回报。醉楚候是从不收徒的。”

  “从不收徒,那醉候的师承怎么传承?”

  “这是苗人族的事。小僧不知。”

  “醉楚候与小徒现在何处?”

  “在流杯池。本寺后山有一绳桥可过岷江。”

  “明白了,多谢。”右天王身形晃动,找到拴在锁江石两边的一根渡江长绳,施展绝顶轻功,渡过了岷江天险,往流杯池寻去。

  右天王作为佛门天台宗的高僧,经辩与武功双修,自然听说过诸葛亮七擒孟获,在古道大败楚国的史实。楚国乃是周朝分封诸候时的古国,楚候国王在离戎州九十里的安边建栈道,管苗人之地。三国时在戎州依天险想阻拦诸葛亮的兼并,锁江石一仗大败,被迫退到更西南的苗人区域。

  老楚候死在了苗人的高山上,他的一个儿子却在域外练就了一身武功,准备不惜一切复国。他甚至准备窥机行刺武候。

  他只身来到了栈道——戎州,寄宿半边寺。

  半边寺的老僧一见来人气宇不凡,便知来头很大,请他到方丈室用茶。

  楚候一坐下来就问方丈:“听说当年楚候大人就是在半边寺下的河道中被诸葛亮烧了战船,大败而去,请寺主指给我看看那片水域。”

  寺主一听,顿时猜中这人是老楚候的一个后人,他领着来人到悬岩边上,指给他看半边寺与锁江石一带水域。

  那人手按刀鞘,咬牙切齿地说:“诸葛亮,楚候若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老和尚合十道:“原来是小楚候驾到。可是小楚候不必去杀诸葛武候了。”

  “为什么,你想劝我放弃报仇吗?”

  “不必由老衲劝你放弃报仇,因为诸葛武候已经在祈山死了。”老方丈向小楚候讲了诸葛亮七出祈山未果,心力jiāo瘁含恨去世的事。

  小楚候一听,顿时仰天大笑:“诸葛亮呀诸葛亮!原来你也不是战无不胜的长胜候!你也有天命该绝的时候!?”

  老和尚在一边合十说:“人都有这一天。谁也逃不掉。”

  小楚候一愕,明白是老和尚在开悟自己,他不服道:“我要去将诸葛亮挫骨扬灰!”

  老和尚垂下眼皮,轻声说:“人已死了,还要挫骨扬灰,那又为何?”。

  “为出心中的怒气!”小楚侯大喝。

  “唤什么作怒气?”老和尚轻问。

  小楚侯又是一愕,是呀,唤什么作怒气?

  老和尚继续轻声说:“锁江石大战死了四千多人,那四千多人怒气何在?诸葛武侯七出祈山未奏功效,如今死了,怒气又何在?楚侯纵能将诸葛武候挫骨扬灰,那怒气便能从你胸腔中迸出,开奇花结异果?”

  小楚侯听后,呆了半晌,颓然下岩而去。

  侯在江北镇江石一带逛了一天,huáng昏时来到一处怪石峡谷。

  顿时被一片奇异的景象惊得怔住了。

  只见在两块硕大无朋的怪石中间,犹如刀砍斧削一般现出一个峡谷,一道溪流从山峡谷中间穿过,流人一条弯曲有序的石槽,石槽旁边有七个石礅,其中两个石礅上,坐着半边寺的老和尚和他的弟子。一只酒杯从上游的溪水中顺水缓缓地流下去,流进弯曲的水槽中,流在老和尚的弟子的石礅前,停下不动了。

  那中年和尚道:“此酒合当弟子饮用。只是师父在座,做弟子的怎敢饮第一杯?”

  老和尚叹道:“你不是老衲的弟子。这么多年了,还是处处着想。不闻《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一偈么?”

  那中年和尚伸手从水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再将酒斟满,身形一晃,已在溪流上游。他一晃身便掠出好几丈远,杯中之酒却未溢出一滴。他轻轻再将酒杯放入水中,酒杯便又顺流飘下,流人石砌的曲槽流水之中。

  小楚侯大叫:“好快活!”

  老和尚睁眼笑道:“既然如此,小楚侯何不下来同饮?”

  小楚侯走下峡谷,在流水石槽旁边的厂个石墩上坐下来。

  酒杯在上游缓缓流来,还离着好几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