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喊什么?要下山就下山,要上山就上山。吊着你玩儿了十数日,老不死这脸面还没丢够?”
道姑一听,顿时泪如泉涌。她被吊在悬岩外面十数日,从没有流过一滴泪,整天破口大骂,文骂武骂雅骂粗骂,天下所有骂人的话都骂了个遍,但从来没有哭过。如今一听到她师父的声音,那泪水再也克制不住,边向山顶飞掠,一边失声痛哭。
“不要哭了。”空中那个声音温和地说。道姑只感全身一震,顿时悲心收敛,定力大增。显然,罗浮仙人用了神功,为她安神。
左天王始终没有现身。
道姑飞掠到了万佛顶。
快要天亮了。寅时的万佛顶,从群山之中拔地而起,犹如鹤立jī群,高高在上。它静静地看着太阳从它的脚下升起,更象一个已获永恒的参禅的老人,无嗔无喜,无怒无怨。
一群人,有和尚、有女尼,有天下各大门派的绝顶极流高手,均被至尊教收服,在万佛顶当值。这一群人约有百人之数,多数是在江湖中任意嘻笑怒骂,杀人无算者。如今却静悄悄地站在万佛顶上,大气也不敢出,默默地望着悬岩边上的三个人。
悬岩边上,三个人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坐。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武功修为最高的三个人:罗浮仙人轩辕集、佛门皇帝尉迟长孙、古楚侯国的贵族后裔醉楚侯。这三个人从没论过剑,听以不知谁是第一。三人各有所惧,所以不会仅仅为了排一个名次而论剑。三人又各有立世之道、追求。所以也没人为了要让天下人口舌空闲时戏说一二三而将老命陪上去媚俗。但自觉不如者却在暗中努力,要在能除去对手时,一举除之。
如今三个天下有资格去争第一的高人,成三足鼎立盘膝坐在万佛顶上一片光秃秃平坦坦的大石上,各人都专注地注视着大石面上的一面大棋盘。棋盘画在石面上,是用五爪硬抓出来的横竖线条,这些线条又粗又深,有六张方桌面合在一起那么大。醉楚侯与轩辕集正在对弈。佛门皇帝在作壁上观。
道姑上前,默默跪在轩辕集身后,轩辕集并不回头,只是说:“不必多礼。坐下。”
道姑一看大棋盘上的棋子,乃是碗粗的圆木制成,不禁便回头去看往日竖在万佛顶上的两根龙杆,龙杆果然不见了,显然变成了棋子。显然是轩辕集与醉楚侯要下棋时,没有棋,便以五指从石面上抓出棋盘,再以内力神功斩龙杆的圆木成棋子,以指力挖出字来。
这是一种宣战,只不知三个高人这一战要怎么打。
道姑看棋,不敢多言。
唐朝盛行象棋,比围棋更流行。这要归功于唐朝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下象棋。武则天也是个大象棋迷。古文《梁九公谏》载:武则天做楚也梦见下象棋,输给了天神大罗天女,醒后不知是祸是福,还招大臣询问。民间也附宫廷风,流行J下象棋。丞相牛僧孺所作《玄怿录》,描写某宅闹鬼,常有天马,上将,辎车、兵卒在宅中厮杀不止。后来人们破宅,在宅基下挖出一古墓。墓中便有一副正好进入中盘厮杀的象棋局。李隆基与杨贵妃对弈象棋更别致,以宫殿的金砖为格盘,以宫女活人做棋子,名称也充满làng漫qíng趣,车为香车,马为桂马。皇帝走的那方将称为金将,贵妃走的那方称银将或玉将。下棋时二人高坐金銮殿上,喊出某子进几乎几或退几,下面的宫女便婀娜多姿地移动,在奏乐中进行着智力的厮杀。
万佛顶上,醉楚侯与轩辕集正在进入中盘厮杀。轩辕集的子几乎大部分都攻过河去了,只需一将便能迫醉楚侯回防而失去先机,而醉楚侯的棋势也不弱,只需将一马占住斜踩卧槽或挂角的那一格,便可直接打将,迫轩辕集进入中盘决战。
该轩辕集走。他下巴一抬,一股真力不知从什么xué道涌出去,已经进了一格的当头兵过了河。
佛门皇帝轻轻地噫了一声,围观的百余人中,倒有数十人小声地议论起来。
天边微现鱼肚之白。
醉楚侯见轩辕集不打将,反而进闲兵,未免奇怪。他沉思起来,这时醉态微敛,眼中的神光在这不醉的瞬间,原来是那么纯。
他将轩辕集进兵后的棋局变化仔细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深意,不禁奇道:“仙人脚痒?想跳崖玩儿么?”一边说着,一边嗫嘴一chuī跳马过河,抢了攻格。
轩辕集道:“这棋子乃是悬吊我徒儿的圆木制成。长孙兄,你以为老不死的这局棋,是该输呢还是该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