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浮生之倾国_作者:知北游/梦里浮生(244)

  当着两方手下公然谈qíng说爱,虽然众人已遵言退开,听不见说话,到底这样的表白也是件尴尬事。林凤致只能“哦”了一声,都不好变色回话,看着他默默退了一步,眼中不免流露出似戒备、似可笑、似好气、似不屑的种种神色来。但在殷螭看过来,他清澈的眸子里,却只印着自己自信满满的笑脸。

  若道是眼底人千里,却不知眼中人可是意中人?

  蓦然间又是一阵风刮上面颊,细微的冰凉之意在面上一拂而没,跟着周围有人喧哗了一声:“落雪了!”殷螭和林凤致都不觉抬起头来,只见黑空中一片片白絮漫漫而落。

  清和八年冬的第一场雪,竟是来得分外早也分外大。

  第90章

  作者有话要说:擦汗,五一节勤劳了一把,摸鱼写文……

  小林为毛爱阿螭,理由已渐渐透露过,后面还会继续描述之的,遁……  林凤致立身儒门,自来不信命由天定,但在无可奈何的时候,也只能苦笑自嘲这一生是华盖照命,凡是自己极力想逃避的都往往bī上门来,所追求的都纷纷漏脱手去,纵使倔qiáng到底,也毕竟拗不过天,终究自己还是一个人寂寞凄然。这等最软弱的想法他一般不轻易告人,以前却无意中也在殷螭面前流露过,换来殷螭好一顿挖苦加抱怨:“我看你这命硬,害自己也就罢了,还专门害别人倒霉!其他人不说,就说我,原本是个大富大贵大吉大利的命相,什么好运都自己送上门来的——却不小心认识了你,倒了多少大霉!”

  林凤致当然对他的无稽之谈嗤之以鼻,但日后回想,却也承认殷螭的话部分有理——至少他自称命相大吉大利,还真不是虚头,他这辈子从出身到经历,都是人所难及的福运,并且这些福运甚至没需要他多动什么手,便一桩桩自己送上门来给他侥幸机会。所以殷螭永远自信十足,折腾不已,哪怕在林凤致手里摔过几回跟头,也丝毫折挫不了他的勇气。

  这一次冒着严寒与殷螭在夏店铺谈判,于林凤致来说实在是件苦差事,只能忍着烦躁不安,咬牙继续与殷螭将琐事辩驳到底,辩着辩着连自己的心气都无法平和,恨不能直接杀回京城去,狠狠参内阁一本颟顸误事,朝令夕改毫无主张;殷螭却反了一贯沉不住气的劣心xing,悠哉优哉的和他纠缠不已。弄得林凤致都不禁怀疑起来:虽然对方朝堂知识几乎不通,但如今分明朝廷是个拖延手法,他能看不出来?以他的狡诈xing子,能安稳等着朝廷算计?莫不是打定了什么坏主意,顺便还要拖自己垫背?

  然而在林凤致厄运当头的时候,殷螭又一次好运发作了。谈判到第三日上,俞营那边丧事未毕,林凤致正要与殷螭开展第五轮关于爵位的谈判,京城忽然急送太后懿旨,召林凤致回京面圣,同时换礼部尚书前来接替谈判任务,据说这回极有可能答应殷螭绝大部分条件,包括召他带兵入京,以及将袁俞两军归编京营。

  这个条件本是朝廷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的,尤其是允许叛军归编京营,岂非在京城左近埋伏火药桶,随时可以炸将开来,断送清和帝位?林凤致带着忧疑急趋回京,连下处也不及回去,便直接入了大内。小皇帝不在京中,代替小皇帝掌权的刘后同时召见林凤致与当下的内阁首座叶德明,在垂帘后竟掩不住语中惊惶之意:“哀家是女流之辈,全仗先生们支持……皇帝虽然年轻,却决计不至于糊涂如此,所谓迁都之旨,从何而来,还请彻查!”

  林凤致与叶首辅在清和朝也见过不少风làng,但这回事态实在来得出人意料,一时竟无以应对,只能面面相觑,叩首而出。

  等林凤致又风尘仆仆赶到内阁之中和辅相重臣们一道商议的时候,大家都来不及慰问林太傅的从军之苦、锋火之险,便一个个异口同声大骂起来南京朝廷来,尤其以脾气火bào的次辅杜燮骂得最是慷慨激昂:“定是南京那帮贼子挟制圣上,矫令迁都!当初我一再拦阻圣驾南幸,便是怕给南京做起大来,果不其然!自来南人yīn险,居心叵测,屡欺京师,个个该杀!”

  这一骂将南方人统统骂了进去,叶德明是浙江人,林凤致是南直隶人,听了只能嘿然,另一个也是籍贯南省的辅相不免想拍案吵架,被其他的大学士硬生生给拦了下来。林凤致过了一阵才问:“刘太师如何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