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浮生之倾国_作者:知北游/梦里浮生(290)

  南京一直在指责北京自立朝廷,其中咬得甚紧的就是刘氏后党专权,所以就连太后的旨意也非本意,小皇帝不可遵从——然而如今刘秉忠业已为国捐躯,死节可嘉,虽然铁骑阻隔两地,但这等死讯却定会传到南京去的,如果借机宣扬,也许便能堵住迁都派的言论,扭转南京朝野拒绝援救北京的坏局面。

  只要殷璠能够把握得住——或许这便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林凤致抬起头来的时候,看见的只是宫车缓缓进入大内的背影,素白的车帘帐幔在风中拂起,颤抖一如人心——刘秉忠的遇难,无论是于太后,于朝野,于刘家,都是绝大的悲痛不幸,可是,我们竟还要利用这悲痛不幸的事件,希望小皇帝将之当作一次赌博的机会。

  承受着血缘至亲的死难,迅速将悲痛转为机遇的可能,何其太忍,却又何其太哀。

  也是一个“索xing”!

  而刘秉忠的死,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却也不失为一场绝大机遇——刘太师去世,刘槲又失踪于乱军之中,刘氏其他的子侄虽也掌军,却没有他们能够号令全军的能力,京营登时又分散为五营自统,殷螭当仁不让便来抢权;同时因为蓟州城到底失陷,袁百胜虽然善于用兵,在几面合围之下也不得不战略后退,将抵抗线慢慢缩近了通州,兵部又紧急计议,立即派人替换袁百胜入城,将守城大任jiāo托给他。这一来,殷军的势力在京中登时达到极盛,“靖王监国”的呼声,又再度高涨起来。

  这个时候委实是殷螭争位的最好的时机,他的降将钱劲松便秘密劝他立即称帝,京师百官处于重兵威胁之下,不从也得从。可是殷螭倒有些犹豫起来——倒不是顾忌林凤致会因自己称帝而决裂,而是林凤致那一通分析局势,到底也使殷螭从来只为利己的心动摇了一下,或者说清醒了一下。

  以殷螭自私自利惯了的xing子,当然还是不会顾念到什么黎民百姓,更加在国家大义之上全无节cao,若是能够顺利登基,他才不在乎将国家利益卖给外族——所以林凤致也不劝他大义,只是冷静的跟他分析利益。殷螭再不爱读书不明义理,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民若无利,国复何恃?君主又何能安享大位?

  林凤致认为国是民之国,殷螭却认为国是自家的产业,这几乎是没法互相说服,但利益之论,即使连殷螭也是认为可以互通的。自家的产业当然随便自己折腾都无妨,林凤致等臣子没权力来管——可是,如果把产业三文不值两文的卖掉,自己没准赔了夫人又折兵,岂非完全不合算的jiāo易?殷螭纵是个败家子,也不爱gān这么糊涂的勾当。

  这个时候称帝,城中内乱的可能xing还是很大,纵使拿归属自己的兵力压服全城,也要应付已来合围的敌军,怎么能一面安内,一面攘外?所以,当殷螭觉得卖国不合算的时候,对于称帝的做法,便也迟疑难决。结果这一迟疑,便是错过。

  到二月下旬的时候,长城关隘连密云的古北口也被打开了,那里口外山峦重叠,骑兵本来不易上来,但铁儿努这回显然是倾全族之力来攻国朝,决不放过任何fèng隙。他本人的大纛已竖到了京师之北的昌平州,几名王子则带兵夹击各面,五十万大军基本已全部进入关内。愈发显得京师兵力薄弱,只能尽量将兵力圈子缩小回来,仗着火器先进,城池坚固,决意要打一场守城战。

  京城被围困得铁桶也似的时候,上至朝廷,下至军民,反而都已有了索xing决死的意志——也是索xing!

  袁百胜指挥着京营守城,一再击退四门来袭的时候,殷螭也登上城头观战,冒着pào火箭矢,还没忘记跟来巡视督战的林凤致讨个便宜:“小林,我这回真是听了你的话,乖乖的没添麻烦,你便不偿报我一回?你跟我好了,我一定说什么都会保你安全的,就算城破,我也定能护着你——大不了我带头投降,跟他们敷衍也就是了!”

  林凤致对于他这种临战说投降的作风,无比鄙夷,只是冷着脸回答一句:“下官已备棺木在城头,虏骑哪一日破城,便请王爷哪一日替下官收殓——其他的好意,都谢过了!”

  原来他那一日去对门凶肆订购寿材,非为别人,却正是为自己准备的——然而却不是为了吓唬殷螭,而是表示必死的决心,以激励满城军民。

  同时太后也在宫中堆积燔柴,宣称倘若城破,即率六宫自焚殉节,决不玷rǔ国朝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