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做出如此表率,军民自然受到震撼,同时也都知道万一城破,大家都不能幸免——清和四年蛮族在四郊的杀戮之惨,至今还留在京畿居民心里,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奋起最后的力量以抵御,不能妄想这魔鬼般的军队慈悲恻隐。
激战最酣的时候,城中也是士气涨到极高的时候,士兵们没日没夜守着城头,火pào箭矢如雨而落,将cháo水般攻城的敌军一轮轮打退,城中百姓便一筐筐饮食直送上城去劳军。同时因为京中jian细案始终未破,民众都怕火药库和工部重要技术人员再度出事,于是除了朝廷派高手保护之外,居民也由保甲编制,互相监视排除可疑人物,甚至组织起民兵来巡逻保护城内治安,以给官府减轻压力。
这样的qíng势其实积极,却又使林凤致等人暗暗担心。至少袁百胜便听到他低声叹息:“人心可嘉,却不可久——也只得捱持。”
说出这句自语的时候,袁百胜正和他一起在被攻最狠的永定门城楼督战,残阳如血,照得林凤致脸上全是一片红光,竟颇有些凄艳之感。这时倘若殷螭在场,自必叹一句好看;袁百胜是军人,却不觉得有什么美丽,只是琢磨这一种神qíng好不矛盾:无奈,却又坚定。
也许正是无奈,这才坚定——残阳同时照着的,是搁在城头的那一具棺木,棺面黑漆也在反she着明晃晃的光,这便是林凤致为自己选择的归宿。
而这一场守城的捱持,却自二月底直捱到了四月初。
第100章
久居京城的人形容北地的chūn,有“chūn脖子”之称,意谓这里chūn天是极短的,冬季过去之后刮上几回huáng沙漫漫的大风,气候便呼的一下进入gān燥炎热的夏,快得让人感觉不到chūn光存在;又因为北方少雨,每逢chūn季容易闹chūn旱,所以京城中当chūn夏之jiāo都会缺水。这回在围城之中度过了整个三月,城内更不免缺水的苦恼。
如果单是缺水,倒还好说,因为毕竟京师也是数百年的老城,纵使池塘沟渠都gān涸了,各处里巷也总有深井供给所需饮水。但这回在战乱之际,却由于炎热gān旱,城中开始流行瘟疫,致使战斗减员之外,因病减员也成为朝廷的一大忧虑。
这场瘟疫开始于三月底,初时只是悄悄流传,过了十来天后便大量爆发,城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出现病qíng,跟着士兵也纷纷病倒。因为疫qíng来得急而猛,没几日沿街便停满了染病身亡的尸体,并且还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女,这一下不免使京中谣言风行,认为定是敌方派遣jian细来投毒,登时人人自危。
幸亏太医院使李濒湖亲自带弟子调查疫qíng,火速开出防治方案,认为瘟疫的产生与旱热少水缺乏清洁、以及死者尸体不及掩埋或深埋有关。国朝风俗是土葬,一般来说除非是家贫无力下葬的人,才会送去烧化,所以时当围城无法送亡者到城外墓地下葬,数量众多的战死者和自然死亡者,便大部分停在家中或义庄、寺庙等地,天热使尸体急剧腐烂,难免散发出疫气。
于是城中只好移风易俗,将死者尸体集中送到南城化人场去焚化,同时疏浚深井,洒扫街道,家家户户点艾熏香以驱逐疫气,太医院开出专治温病的消毒饮,为怕市民无知乱诊,特意刻了无数张沿门散发,慈济局免费合药施与贫民——这才总算将疫qíng稍稍抑制下来。
满城困于瘟疫,本是外面铁骑攻破城池的最佳时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城内最困顿的时候,也是城外攻击力最弱的时候。军中探子来报,原来蛮族一样受瘟疫所扰,大幅度削减了战斗力。并且,由于他们实行将死者尸体置于露天高处、任由鸦鹰啄食的“天葬”风俗,又加上不象中原人有沐浴习惯,军中医士的水准也大不如京内太医,所以他们的疫qíng竟比城内更加严重。
从合围开始,这场攻战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城内固是疲惫不堪,城外却也在暗暗失去gān劲,这时又同时遭到瘟疫袭击,双方都委实到了极限。于是铁儿努帐下亲发箭书she入城来,再一次要求和谈,为了表示诚意,可以先撤出皇陵,也不要国朝称臣纳贡,只是就边境茶马jiāo易等进行谈判。
京师军力损折不少,这回疫病流行又减员了好些,同时又完全不见援军消息,难免也有倾向和谈之意。这时百官也病倒了大半,内阁连杜燮、章守成都染病在家将养,只剩叶德明和林凤致等几个人还努力撑持着,也知道势不可久,只能向宫中太后请示。刘后先问:“我方可能战胜?”得知袁百胜坦言:“如无外援,虽然不至于失守,却也没有反击胜利的力量。”之时,不免沉默了一阵,才道:“能够归还皇陵,如何不要?便试着和谈一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