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皇帝为李从青倒也煞费苦心,希望他们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不然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不过三哥啊,你听过民间最近的市井歌谣吗?」
「花儿开吗?」
「不止,还有其他更……咳……不登大雅。」
「哦,唱来朕听听。」
「真要听?」
「无妨。」
于是宋炫唤了个小太监进来,叫他唱,小太监用怯怯的嗓子唱道:「惜花哥,惜牡丹,讨尽花儿债。我体娇骨嫩温存些,莫像牛嚼了牡丹,慢慢挠枝叶,频频浇荫水,功到自然揉得花心开。娇滴滴的花儿也,还得个俊亲亲的惜花哥,轻怜蜜爱来采。」(注:取材改编自《挂枝儿》/明。冯梦龙)
畏畏缩缩的歌声唱出了香艳火辣的字句,小太监唱完,宋炫面红耳赤,谁听不出来歌词中的「惜花哥」和「牡丹花」隐喻皇帝和礼部侍郎。
皇帝依然好整以暇,不动声色,只是嘴边的笑意扩大了几分。「唱得挺好,还有吗?再唱几首听听。」
小太监听到皇帝称赞,高兴得快飞上天,胆子一壮又唱了起来,歌词内容一首比一首露骨大胆,什么「君与郎夜夜合,休负良宵」,又什么「紧密密,暖温温,爱煞郎亲后庭花儿」,一首首都暗示着皇帝和礼部侍郎的风月之事,yín歌秽词jīng采得喷鼻血。
皇帝听了未有怒意,听到末后甚至笑到不行,那个开怀的啊。
宋炫则是愈听愈颜汗,心忖,被那样用猥琐yín曲影she,竟能不怒反笑,说他的皇帝老哥包容心特大,不如说是……闷骚……
不过这些市井小曲yín秽归yín秽,倒多包含了正面认同的意义,咏叹二人之间恋qíng的làng漫美丽,龙chuángchūn光无限好,你侬我侬爱yù横流。
翌日,皇帝收到飞鸽传书,简洁有力的短短三个字:「青已回。」
终于愿意回来面对了吗?微笑琢磨这三个字,想起当年和李从青初夜后的那数日,心qíng与此时颇有几分相似,都在等待着,一个确切的答案。
皇帝表面上处之泰然,其实心qíng没有比李从青轻松多少,他所要思考衡量的层面更多,必须承受的压力更重,但是他仍沉静等待李从青的一个点头说好。有道是qiáng扭的瓜不甜,qiáng摘的花不香,他想,李从青合该是他这一生当中最甜的一颗瓜、最香的一朵花。
只是这颗瓜这朵花睡太多了,睡到脑子都钝了,竟把他们之间的qíng感当成一种习惯,忽视这习惯下所深蕴的浓厚爱qíng。也许是两人的距离太近了,近得看不清彼此的心,所以暂时让他走远一点,等他回头看清楚。
皇帝并不想斤斤计较谁爱谁比较多、比较深这种问题,然而他们的爱qíng确实大多是他追逐着李从青,撇去身份地位不谈,他们之间其实处于一种相反的不平等的状态,他们站在天秤两端,李从青那端总是高高翘起。
这次皇帝停了下来,让李从青主动回首走向他,不再一迳的追逐索求,使他误以为这段感qíng是被迫承受的。
当李从青认清自己的qíng意并没有比他的少,那么,他们才真正是对等的,并肩站在平等的爱qíng立足点。
然后,开始一个新的阶段。
◇
提到「生是宋家人,死是宋家鬼」这句话,并非皇帝所说,乃出自于上智国师的金口玉言,当时李从青简直哭笑不得。
来,咱们再继续从头说起,话说那日皇帝召李从青伴驾至白鹄寺祭祖,一路上二人心猿意马,直到皇驾队伍抵达目的地,护寺住持上智国师已恭立于寺门口迎接。
白鹄寺是皇族宗祠,仅皇室之人可以进入,伴驾官员于寺外等候,可皇帝却令李从青随他入寺,并带他进入供奉宝塔。
宝塔建有九层,上三层供奉如来神佛,中三层供奉宋氏祖宗,下三层供奉大绍英烈。皇帝携李从青拾阶步上最顶层,上智国师因为年纪大,爬不了那么高,二个年轻僧人以步辇抬他上去。
李从青以为自己只要站远远的伴驾,或者帮忙递香摆跪枕之类的杂务,没想到皇帝却是要他傍在身边一块儿行祭拜礼。
尽管不解,还是得乖乖遵旨,从上智国师手中接过点燃的线香,同皇帝一起先拜如来神佛,再祭宋氏祖先,后礼大绍英烈。神佛和祖宗必须跪拜三叩首,大绍英烈则上香即可。
小心谨慎地跟着皇帝一层一层祭拜下来,皇帝上香他就跟着上香,皇帝跪叩他就跟着跪叩,在庄严肃穆和满头雾水之中,沾染了一身佛烟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