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奴左三知_作者:于烟罗(73)

2017-06-25 于烟罗

  “听说左三知也有份,所以……”裴义补充,却见裴陵竖起眉毛。

  “那绝不可能。”裴陵瞪着眼睛道:“他为人谨慎小心,壮志在胸,岂能被那些蝇头小利所引诱?”

  “我们也觉得不可能,所以就拼命地灌那几个人喝酒,说来说去,那几个人说左三知虽然不收礼,但那定边王还是不停贿赂他……”裴勇听到裴陵也和自己意见相同,便兴奋地讲了下去。裴陵怎么听怎么觉得里面不对,但又不好确定根由,毕竟事qíng没有经过自己的察访,只听裴勇、裴义他们口头相传,还是靠不住的。他前思后想,决定明日接旨后先差人给在边关戍守的刘时英传信。以刘时英的聪明才智,恐怕就能从这旨意里面分析出什么,进而指点迷津,避免不必要的查探。

  风沙漫天,土颗粒从细腻变成了粗糙。越往北,风越凛冽,即使是夏日,旷野中还是让人觉得有丝丝凉意包裹着自己。裴陵率队迎风前行。面对那久违的边塞风光,他的心中涌起了昔年的豪qíng,但于此同时,一些忧虑又在心地盘桓:皇上下旨的第二天,他便在百官各异的目光中打点行囊上路了。此行不光他一个官员,还有几个随同的。他见那些人官职不高,但都是朝廷里机灵的,就明白孝皇不仅仅防着边关那些人,也还防着自己。

  难道是因为他也怀疑刘时英,而自己跟刘时英关系菲浅,所以……不敢往下想。毕竟从古至今,功高震主都是掌权者忌讳的。虽然刘时英小心谨慎,但谁能保他哪里不入皇上的眼呢。

  裴陵觉得这里面的机锋很多,最重要的是拿捏不准皇上的心思,不明白皇上把重点放在何处,是不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再整治一片人,如果处理不当,那么会不会导致边关军心不稳?他琢磨了一路,也没想得太妥当,只是希望到了边关听听刘时英分析那里的qíng势,让自己有个选择的余地。

  “这边的风沙好大。”随同的几个官员都是一直在江南做官的,被养得细皮嫩ròu不说,连说话也有些底气不足,让同样在江南做官很久的裴陵听了觉得很不适应。

  “塞外都这样,过几日便习惯了。几位大人多喝些水,可以缓和一下gān燥导致的烦闷。”裴义在裴陵的示意下跟几位官员解释着,并让前头的兵士停下来,好使几位官员休息片刻。

  “裴大人,你体力真好。”几个官员哼哼唧唧,叫过随身的侍从给自己捶打腰部。

  “我在边关待过很久,习惯了。”裴陵知道那些人是想听他亲口讲过去的事qíng,但他并不愿说。

  “裴大人,你说为何那西北还有人闹事?”随同的几个官员中也有年轻力壮的人。那人是兵部尚书之子,名叫赵东,年纪二十出头,比裴陵小个几岁,是个武将。不过他上任以来一直掌管京畿那边的防御,不曾到北方历练过。这次借着裴陵到边关劳军的机会,他爹爹也跟皇上举贤不避亲的请求让自己的儿子跟随。孝皇准了,他便跟来。裴陵见他瞧人的时候目光都是从上往下看,便明白他这是还未褪轻狂。

  “胡人游牧,不喜耕作,又以qiáng悍为准绳,奉qiáng者为尊,自然好战些。”裴陵随意说了句,没有举什么具体的示例。

  “但西边原本是给我们纳贡的,为什么突然就反了?”赵东话里有刺。

  “正因为他们反了,所以才累得我皇朝边关不安宁。”裴陵听赵东话里的意思,像是对边关的人极为不服。他淡淡一笑,心说边关将士的骠悍,你到那里自然清楚,否则我说破嘴皮,你也觉得那些人没用。

  赵东见裴陵几次都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心下也觉得无趣,但初次走这么远,人又很兴奋,便拉着马缰绳,在队伍休息的地方前后左右跑着,呵斥兵士们休息时候也不要忘记看管车马财物,免得丢了一星半点,就军法从事。

  裴勇、裴义也算老兵,两人见赵东的样子,便暗暗笑他。裴陵倒没笑,他瞧着赵东忙前忙后,倒不失初生牛犊的那股冲劲。

  “裴大人,你看那边是什么?”赵东四处张罗半天,好容易满意了才下马休息,但他见远远的地方好像起了烟尘,便跳上马,跑到一直骑在马上瞭望远处的裴陵旁边,大声喊着。他这一喊不要紧,别人也关注起远处来,觉得来的好像是队兵,便有些惊慌地站起来,跑向各自的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