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影壁又说道:“战国之时,稍讲比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为角抵,到了汉代,临回望之广场,呈角抵之妙戏。三国鼎足后,曹孟德大力提介角抵,除用于练兵,还列入百戏之内。在晋代相搏、手搏、相扑并称,流行于长江流域。至隋代,角抵于端门,天下奇技、异技毕集,终日演练。唐敬宗、唐庄宗、唐文宗等都喜爱摔跤,当时出现李存贤、蒙万赢、李清洲等摔跤能手。唐代跤术已发展到以轻捷要尚的较高水平。乃至宋代,摔跤更为流行。岳飞把它且于练兵。岳武穆在雁门各关口长期抗击金兵时遗传下来有雁门跤风。宋代的女子也可参加摔跤比赛。明代万历年间出版《万法宝全》,局中绘有古跤图样,摔跤已列于六御之内,为军队中心训练之艺。清朝各代皇帝均为大力提介摔跤,在领侍卫府设有相扑营,现在又改为善扑营,这是宫延的摔跤队。”少年cha嘴道:“就是师父现在参加的善扑营。”小影壁点点头:“善扑营一般设摔跤手三百多人,由八旗兵选拔而成,后来也有汉人参加,由都统、副都统管辖,下有翼长、刚尔达……”少年道:“您和南城的‘小辫王’宛八爷不都是翼长吗?”小影壁又道:“善扑营分左右两翼,东营在这附近的jiāo道口南大街大佛寺内,丁营在丁四北小护国寺内。宛八爷在丁营执教,我在东营执教。”小影壁喝了一口茶,又说下去:“跤手称为布库,京人又叫扑户,分库分头、二、三、四等,第四等是候补三等布库,满语叫塔辛密。你师叔‘小银枪’何六最近就被授了头等布库。”张三听到这里,长吁了一口气,暗想:“原来‘小银枪’何六跟这里有瓜葛,何六一定藏在这儿了。
小影壁还在说着:“善扑营平时任京中守卫,御试武进士时充当执事。每年清帝照例去承德狩猎后,大宴少数民族功臣,在避暑山庄举办摔跤表演,并在宫中养心殿看摔跤,名为料皂。还于腊月二十九日在宫内储秀宫中过除夕,接福迎祥开宴请外客,这称为客皂。清帝及各王公还经常看本营与外客摔跤。皇宫对跤手规定,许赢不许输,比赛后根据成绩予以奖励。每年正月二十九日正在中南海紫光阁宴功臣时,也要有摔跤表演,并于此日为布库拔升等级。常胜的名跤手由清帝赐名为御布库……”少年问:“以前都有哪些名跤手呀?”“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乾隆、嘉庆年间有神跤、海秀二人,道光、咸丰年间有关文,同治年间有大祥子、周大惠、何五、于四虎、钩子李和倒跤虎等著名摔跤家。当今之世,有‘小辫王’宛八爷、‘小银枪’何六、二双子、陈七毛、德顺、纪四和蔡福子等……”少年笑着:“当然也有师父您啦!”
小影壁笑道:“友三,我考考你,当今都有哪些跤派?各流派有什么本事?”
少年想了想说道:“有以保定为中心的保定摔跤,以北京为中心的北京摔跤,以天津为中心的天津摔跤。保定摔跤擅长用撕、崩、通等方法摔倒对手,长于以小制大。北京摔跤继承了善扑营的遗风,因为是在满人中间开展,又称为满人摔跤。这种跤法是凭力量把对手摔倒,动作比保定摔跤缓慢,力量胜过技术。这种摔法的架势比保定摔跤的小,所以也称小架势,动作较为刚猛。‘鼻子李’李瑞东先生也jīng通此跤……”
小影壁又道:“友三,我jiāo给你的跤术口诀记牢了吗?”少年点点头。“你背给我听听。”友三将头一偏,说道:“中国跤术顶天高,技艺jīng湛有高招。手眼身法皆严谨,打闪纫针速进招。声东击西不厌诈,速战速决争一毫。机智灵巧反应快,见景生qíng讲略韬。跤衣穿好带扎紧,两者对圆风格高。雄赳姿态威风凛,扣胸紧臂尻莫翘。遍身跤劲神贯注,手尖方能出好招。搭臂瞬间查动静,斗智摸脉试盾矛。撕捅$掖掀盖$,挣按锁扣推拉倒。抹$搀抄$捏$,支夹耘捧扳抖撩。掰$$送端托$,拧捞掐错豁攒掏。抬腿且绊手配合,动作一致要协调。腿部功夫最要紧,踢抽缠跪过盘撩。臂手腿脚须灵敏,决定胜负全凭腰。头似准星衡轻重,在此一甩始见跤。撮披$豁顶装捆,踢$揣耙拱崩刀。搧磨蹩管穿$错,勾打弹别切挡削。$拉拧杓靠肘躺,倒撒吸判搂涮捞。骑拢拍掀$柱咬,欺挤折摔掰垂掏。连环套绊无穷尽,满身决窍摸不着。心带松拢休入场,指甲剪秃利撕掏。撕皮掳ròu双把拙,双踢乱踩不是跤。麻筋xué位岂能抠,反拿关节须停跤。最后输跤苑把攥,双合倒下尚搂腰。一倒一立多潇洒,竭力拉带友qíng高。各路合力成杠杆,一触即倒难躲逃。进攻后攻兼解破,刚柔相济软硬跤。粘连棉随似困虎,猛发力气出跪跤。睡狮亦有凶猛相,醒来舞爪伸懒腰。同天贯日跤术体,气甲申由练作桥。苦练方有超人艺,三九三伏汗水浇,倒下方知输啥跤。摔熟尚等磨杵功,持之以恒暮与朝。练功完毕须泄力,整理全身僵劲消。临阵不惧壮跤胆,气馁心慌两腿飘。一般跤绊须知晓,倒下方知输啥跤。使跤做到稳准脆。跤术还须细推敲。戒知更有qiáng中手,学无止境要记宾。”少年一口气背完口诀,小影壁点头称赞,倒了一杯茶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