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鬼张三_作者:张宝瑞(66)

2017-06-21 张宝瑞

  张三来到房顶,闻得一股脂粉气,心想:“那杀贼之人定是一位年轻女子。他四下一望,见房梁檐头有块小砖头压着一张纸条,他抽出纸条,上面写着一首小诗:白云轻悠悠,衣冠随轻瘦。庵寺多贵骨,愁松少风流。今昔传仙鹤,日暮叹老鸥。已是huáng昏时,报与几chūn秋?

  张三细看此诗,认真推敲,发现是一首藏头诗,那每句诗的诗头连起来是:白衣庵愁(仇)今日已报。

  张三回到罗瘿公家中时,已是三更天了,大院内烛火全息,静寂无声。张三来到罗瘿公的书房,轻轻挪开了书柜,地下室内空无一人,只有空chuáng颓壁,地上古书láng藉,张三轻轻叫了几声罗瘿公,没有任何动静。张三不敢在此处久留,决定离京回马家堡。他来到广渠门时,已是五更时分。张三来到一处僻静的城墙下,三攀两攀,借着残墙破壁爬了上去,他绕过巡逻的洋兵,又爬了出去,然后沿着土路朝马家堡疾奔。

  ------------

  寻叛逆宛八爷显艺 杀贪贼隐身入遗诗(2)

  ------------

  来到马家堡住家,天已微明,张三不敢先奔家门,在附近站着张望着,忽听背后有人呵呵笑道:“张三爷,你那儿转磨哪?天还这么早,不回家给老婆子捂被窝去?”张三听这声音耳熟,回头一瞧,是邻居洪老汉。张三问:“我家里人都好?”洪老汉有些摸不着头脑,反问道:“你家里有什么不好?”张三不便对他多说什么,向自家院里走来。一阵狗吠,张三听了,感到亲切,有点热呼呼的感觉。因为这是他家的大huáng狗在吠,这声音他已听了多年。他开了院门,走进院子,轻轻叩门。一忽儿,屋内烛亮了。紧接着,门开了,张氏披着件夹衣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

  “家里没事吧?”张三劈头就问。

  “平安无事,天高皇帝远,这年头反洋人的多,可我心里一直象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张氏说完,眼圈一红。

  张三心疼地说:“大早晨天凉,快进屋吧。”说着推着张氏进了屋。孩子们已在炕上睡了,发出均匀的呼吸。

  “听说洋鬼了贴告示抓你?那几天我连饭都咽不下。”张氏说着淌下眼来。

  张三劝道:“咱们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宛八爷带着人帮我,救出了西裱褙胡同被关的二百多妇女,可是后来……”他把故事叙了一遍。

  “这些女人真可怜,依我说是命不好,庚子年坑娘们!”张氏深深叹了口气。

  “你还迷信,还不是因为咱中国人象一盘散沙,没人揉合。五个手指拢起来就是个拳头,可是掰开了,‘咔嚓’一声就断,要不然洋人敢在咱头上拉屎撒尿,唉……”张三拔出烟袋,点着了,“吧哒吧哒”抽起来。

  张氏捧起丈夫的半个脸:“看你风里来,雨里去,都瘦了。”又用手摸了摸他的腰:“骨头都出来了……”

  张三笑道:“看你说得怪吓人的,几个月不见也不能瘦得象盏灯。天暖和了,穿的少了,就显着瘦俏儿了。”

  “我给你做点吃的……”张氏挽了挽头发,到厨房去了。

  一忽儿,一壶热酒,一碟花生米,一大碗热汤面端了进来,热汤面上飘着两个jī蛋花。张三又从炕底下的竹篮内摸出一把山核桃和榛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原来张三全家搬到城里洋溢胡同后,这个小院暂时由邻居住着,这次全家逃难,邻居又让出了房子。

  张氏道:“这次回来多住些日子吧?”

  张三喝了一大口面汤,气愤地说:“慈禧已派李鸿章、奕$跟洋人谈判,商量赔银子的事,我估摸着洋人的大批军队快撤走了,可是咱老百姓就更穷了。”

  张氏叹道:“到什么年头都是咱老百姓倒霉,老百姓,老百姓,老败兴呀!”

  张三把筷子一掷:“也不一定,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何为一人之天下?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我就不信咱老百姓老败兴!

  张三的酒已喝了有七成,他忽地想起一件心事,眼泪“吧哒吧哒”掉下来。

  ------------

  瓜棚豆架栖身野趣 王府仆舍攀檐窥贼(1)

  ------------

  北京已陷落已经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