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_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126)

  二人静静躺了许久,等心火冷去,轩辕晦低声道:“后军便留给你了,也望你时不时回肃州主持大局。肃王印在你手上,这是另一方印,上面是回纥语,有了这个印你便可以调动雅鲁克粮糙军队,还可以通过雅鲁克驻军直接与国师联络。”

  说罢,他取出个铁匣,赵诩接过,却发现这铁匣极其jīng巧,怕是有什么机关秘钥才能打开。

  轩辕晦笑笑,伸手在赵诩身上摸索,最终从他里衣里取出块通体雪白的白玉佩,那还是赵诩冠礼时轩辕晦给他的贺仪。

  那玉佩形容实在古怪——两只怪鸟,均一目一翼一翅,环抱着悠游于祥云之上。

  赵诩在太学也算饱学之士,自然知晓这是传闻中的比翼鸟,心中有鬼又觉得此佩过于脂粉气,便不曾系在组绶上,轩辕晦还遗憾过好一阵,想不到却贴身佩在这里。

  轩辕晦抬眼瞥他,将那玉佩cha、进铁匣的一个小孔内,铁匣应声而开,里面躺着一方碧琥珀雕成的小印,上面有几行回纥文。

  “什么意思?”

  轩辕晦将那小印放在他手里,又将他手指合拢,“与日月齐光。”

  轩辕氏本是鲜卑人,入主中原之后自称是轩辕huáng帝散佚在陇右的后代,便改姓轩辕。据闻原先鲜卑姓氏有“日”之意,故而天启朝尚火德,又有十几代天子名讳以“日”或“火”为偏旁。世祖轩辕昭旻,仁宗轩辕冕均是如此。

  轩辕晦兄弟几人也是以“日”为偏旁,到了轩辕晦时,好字都已被挑光,只剩下了这个“晦”字。先前赵诩也听信了坊间传言,以为这名字是已故的邓太皇太后给他找晦气,后来轩辕晦自己亲口承认,这名字乃是他父皇为他千挑万选的。

  晦明变化,否极泰来。

  这是一个生不逢时、无力回天的帝王,对他可怜的幼子,也对这个风雨飘摇的皇朝,最后的寄望。

  而这寄望,他的儿子一刻也不曾忘却。

  曾被天子赐字“扬光”的赵诩,竟也觉得心头沉重起来,珍而重之地将那印放回匣子里收好。

  “想不到两年前王爷便将这锁匙给了我,我倒是受宠若惊了。”赵诩幽幽长叹。

  轩辕晦讪讪一笑,又听赵诩道:“你能给我,我很欢喜。”

  二人静静相拥了一会,就听帐外狻猊禀报,“王爷,三军已然集结完毕,请问何时开拔?”

  赵诩不免诧异,“这么急?”

  轩辕晦忍不住搂住他脖子,往他怀里蹭了蹭,简直如同幼shòu一般。

  “你呐……”

  虽然分离在即,但今夜是中毒之事后二人首次开诚布公,又头一次互相纾解qíng、yù,气氛难免有些旖旎,就连这别离都显得不如何悲戚了。

  已然有士兵cao练之声,车马奔驰之声,赵诩心知再不能等下去,狠心将轩辕晦松开,低声道:“刀剑无眼,你千万珍重。至于士族之事……不管你我最终是否长久,我都会给你个延续百年的解决之策。”

  轩辕晦贴着他额头,“我还是那句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子嗣之事,我已去信问过国师,或许他会有办法,同时我也派人寻找琅琊王、金城王等宗室遗孤,你不需过于烦忧。”

  赵诩最后吻了吻他,起身着衣,又为他披上甲胄。

  “走罢。”赵诩掀开帐帘,大亮天光霎时倾泻进来。

  狻猊已经牵来轩辕晦的座驾,辕门之外,几千亲兵已整装待发。

  他们将星夜兼程,与五百里外的雅鲁克骑兵会合,随机攻往行军中的邓氏。

  轩辕晦翻身上马,见赵诩仍立在帐外,不由扬眉笑了笑。

  银鞍白马,风流飒洒。

  赵诩拱手,“他年功成名遂,醉笑陪君三万场。”

  轩辕晦一抽马鞭,回首对他朗声一笑:“不诉离殇!”

  【第五卷】

  第89章

  huáng沙漫漫,风尘滚滚。

  而在这铺天盖地的风沙中,有几十座军帐悄然隐匿。

  有一骑自旷野尽头疾驰而来,接近辕门时上面的骑士大声呼号:“宣州大捷,宣州大捷!”

  转眼,离他二人分别已有一年之久。

  轩辕晦率铁骑借道回纥,沿着东路由北往南,自云州、幽州、沧州、青州一路往下,大约是轩辕氏的祖宗显灵,轩辕晦有如武曲星附体,竟让他打到了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