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231)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端王殿下?端王殿下?”

  六皇子沉溺于回忆中,半天没出声,行昭轻声唤着,兀地想起来那日在湖心岛上六皇子的话儿,他对方祈大概是一种盲目而纯粹的崇拜吧,少年郎都崇拜着英雄。把自己骗出来也只是为了尽早地听听英雄男儿汉的故事吧?

  行昭为六皇子找到了一个理由,没来由地放下心来,笑弯了眼睛。轻声笑道:“其实您明儿个就能上朝看见方都督的。您从辽东回来,方都督从西北回来,一个西一个东,都是远归人,舅舅一准儿乐意请您去周记吃肘子…”

  小娘子这样过得也极好的吧?

  住在宫里有方皇后的庇护。有方都督的撑腰,还有一个年少得志的胞兄。就算父族居心叵测,她也能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下去,又何必再叫一封信搅乱了小娘子平静却温暖的生活呢。

  “罢了罢了,若是同您一道去吃酒,叫那些御史看见了,便又有话儿说了。”行昭像想起什么,她不习惯和人独处时的沉默,字斟句酌地扯着后话儿:“前有冯大人在殿上死谏,后有huáng大人参方都督僭越罔上的折子,到底是心里头怕了…”

  “huáng大人参方都督什么?”六皇子蹙着眉头,紧接着就问。

  “冯大人与应邑长公主成亲那日,方都督将回来,方都督是个xing子直冲的人,一听冯大人这么诬蔑过他,便气得一箭去搅乱了那日的喜堂…”行昭想了想回,这是定京城里都知道的事儿,没什么不好说的。huáng家的折子被压了下来,可并不代表朝堂中文官的声音就此消无,她没由来地就想说给六皇子听,一番话道完,又往外望了望天色,暮色四合,已经黑压压的天已经完完全全沉了下来,便敛眉福了身:“皇后娘娘让臣女早些回去,您也早些歇息了吧。”

  六皇子紧锁眉间,直觉告诉他事qíng没那么简单!

  信被藏在应邑的嫁妆匣子暗格里,冯安东曾死谏方祈!而现在驻守西北的梁平恭,恰巧是冯安东原先的舅爷…

  六皇子一抬头,眼帘里便撞入了小娘子素净直挺的背影,在明暗之中,斑驳之间像极了一束温和却倔qiáng的玉兰花。

  这是一场yīn谋,一场箭指方家的yīn谋,如果不将藏在深处的那个人揪出来,小娘子看似平静的生活随时会突逢巨变!连朝堂之上都不会清净下来,戍边大臣被无端诬陷,皇帝忍不了,可一旦涉及到慈和宫顾太后心尖的宝贝时,他也不能确定将信公布于世,到底是兵行险招还是自毁长城。

  从背后看,小娘子低着头,步履沉稳地往外走,一步一步地走向台阶,能隐隐约约看见半遮半掩在襦裙之下的鹅huáng绣鞋,离夜色愈来愈近,六皇子的心便“咚咚咚”地越跳越响。

  “阿妩!”

  六皇子终于忍不下了,一声轻唤冲口而出。

  唤完,六皇子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更红了,行昭后背一僵,顿时被吓得面无表qíng。

  这是六皇子头一次没有唤她温阳县主,而唤她叫作阿妩吧…二皇子拿她当妹妹看待,也曾经唤过她阿妩,可五大三粗的少年郎唤出来的声音是坦率直白的,行昭也应得坦坦dàngdàng。

  六皇子低下头上前两步,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从袖里掏出一封信来,皱皱巴巴地递到行昭跟前,出声快极了,像是害怕一停顿就会说不下去:“…这是我从应邑长公主的嫁妆匣子里机缘巧合下拿到的一封信,信上是什么,你jiāo给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自然就晓得该怎么做了。原先不拿出来是因为方将,方都督还没回来,慎怕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如今方都督凯旋而归,自然也应当尘归尘,土归土了。这封信会掀起轩然大波,温阳县主一定记得只能jiāo给皇后娘娘,若是事有万一…”

  话顿了顿,六皇子脑海里闪现过了什么东西,行昭并不知道。

  行昭却能够笃定眼前的这封信,就是方祈苦苦寻觅的,丢失在应邑长公主府的那封诬告信!

  行昭手心发腻,眼神定在了那封皱皱巴巴的碧青,封青泥印的信笺上。

  轻飘飘的一封信,一张纸在行昭心里却如同千钧重,心cháo澎湃,颤颤巍巍伸手去接,指尖将触到纸边儿,却像碰到了烧红了的碳,近乡qíng怯,近乡qíng怯,大概放在这里也是能够说得通的吧!

  六皇子的声音再次响起时,行昭只觉得耳畔边嗡嗡发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