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266)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说来说去就是不准出凤仪殿的大门嘛。

  方皇后去大觉寺,事qíng总算要有个了断了,进进出出的人来人往,就算最亲近的说起话儿来也要懂得猜与想。

  行昭抿唇扯开一抹笑,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索xing垂眸舀了勺羹汤,一口咬破了一只莲子,里头的那根淡绿色的芯子没去gān净,苦得像从心里翻涌上来一样,莲子心莲子心,两个人的心都连在一起了,相互牵扯,轻轻一触当然就会疼得钻心了。

  木木愣愣地嚼了两口。再慢慢吞咽下肚,终究是轻轻点了几下头。

  日出东升,日落归西,凤仪殿里头悄悄地备好了出行的依仗,悄悄的,自然就是一切从简了。行昭这头在描红,那头还是能听见蒋明英压低声音地呵斥:“…八月的晚上是有多凉?值得把坎肩都带上?皇后娘娘是去祈福诵经的,又不是去过冬留宿的!”斥责完这处,声音又飘到那处去了,“香炉你也想带?你怎么不把那几盒檀香也一并带上呢?什么?你说你把已经檀香装进了箱笼里头?”哭笑不得的女声停了一停。随即终究忍不下去了,稍稍松开了些嗓门近乎发飙:“快去给我拿出来!谁见过去祈福诵经的佛寺里没有檀香的啊!”

  行昭扑哧一笑,手一抖便将一笔垂柳竖写得歪歪斜斜的了。

  外院的小宫人因着前头的事儿被方皇后打发的打发了。开恩留下来的如今都在厢房里头养着被打的屁股,尽善尽美的蒋姑姑最近像一根悬在弦上的箭恨不得逢人便she出去,把那些没出息没眼力见的,触了霉头的小宫人们一个一个都she得鼻青脸肿。

  谨言慎行,端方沉稳的蒋姑姑遇到唯唯诺诺。还留着头红着眼的小丫头们会有劲没处使,想狠狠地罚下去又心有不忍,想轻言细语地教导到最后又会被bī得怒火上脑。

  世间从不缺少可爱的人与事,行昭歪着头看了看将才写歪的那个字儿,展颜一笑,团吧团吧揉起来扔到了地上。又下了炕趿拉着木屐跑着靠在方皇后身侧,小娘子软软柔柔地声音像有一根羽毛扫在心尖尖上。

  “…您早些回来,晚上的骊山凉着呢。虽不至于穿坎肩儿,您也记得带上外衫好歹能披上一披。既是圣命,就有人在替您撑腰,您只是奉命行事之人。有些人就是种错了花圃的花儿,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不合时宜的。您别和这些人争气儿,仔细将自个儿气得够呛。”

  说得隐晦。却让方皇后笑吟吟地紧紧地搂了搂行昭,还有人的心牵挂着她呢!

  临到暮色四合之时,城东骊山上的大觉寺寺门紧闭,清水墙,灰瓦砾,铺就于地的素石子儿,松柏参天耸翠,上出冲霄,飞檐既有青碧佛禅,又有朱砂鲜艳。晨钟暮鼓,堪堪响起的闷声闷气的鼓点,倒将山林中不知是鹿,是兔的颇有灵xing的牲畜惊得压碎了地上的苔藓与沉叶。

  时值huáng昏,有一青帏小车马蹄“踢踏”地从远间的山路而来,寺门“嘎吱”一下打开来,又重重地关得死死的了。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老树参差不平,围在树gān下的一圈儿碧青杂糙都像没了生机似的,就像宫人们所传言的那样,几百年来女人们的怨气与恨意,连菩萨的慈悲都化解不了,这里没有平常佛门清净地的安宁与隽永,反倒清冷安静得有些渗人。

  方皇后扶着蒋明英的胳膊下了马车,大觉寺的主持师太已经轻捻佛珠候在了门廊里,轻唱了一句“阿弥陀佛”,便佝腰低声问好:“贫尼上回见皇后娘娘时,您还是东宫太子妃。一晃经年,您如今母仪天下,丹阳朝凤的气势,愈盛。”

  “一别经年,主持久在佛门圣地,浸于经书之中,自然禅意浓重。本宫常居繁华人世,当然会多染一些凡尘俗气,都是人之常qíng。”

  方皇后一笑,话音一落,便正好听见佛堂之上响起了撞钟的“咚咚咚”的声儿,天净万籁,倒将栖息于山林枝桠之上的飞鸟惊起了一波又一波,“暮鼓晨钟,今儿个敲完了鼓又撞钟,大觉寺多少年没这样热闹过了?”

  主持眉梢眼角皆是悲天悯人的神态,可皇家寺庙掌事的主持,若只是有慈悲,只会早生极乐,陪着菩萨念经听了。

  “应邑长公主前些日子来,倒是敲了几下钟,可惜身下血流不止,也不好让长公主进佛殿里去点炷香。”话锋一转,笑着侧开身,请方皇后先行:“皇后娘娘是想先去上炷香,还是先去瞧瞧应邑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