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457)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方皇后笑着拿叶子牌打行昭嘴,转个背儿就和蒋明英笑说:“这没嫁人的姑娘脸皮儿薄,要嫁人的姑娘脸皮厚起来,比城墙都要厚!”

  找来找去,没找着,临要嫁的前两天,欢宜倒抱着阿谨来了,美其名曰“阿谨来给小姑姑正正心绪”,话儿说着说着就变了主题,“管事妈妈的事儿都先别急,要紧的是一进府得先把府里头的钱粮柴米把住,家里有多少铺子啊?在河北、山东有多少亩田地啊?每年运来的钱粮都有多少啊?都得弄清楚!”

  说着声儿就低了,“我偷摸告诉你,老六可不是个不通庶务的人,打理铺子管理钱财,他可有一手!城东的那家大兴记虽然是落的杜原默的户头,可杜原默不就是老六的人?一嫁过去赶紧把住!当时我就是慢了一步,成了亲之后,阿桓跟放了风的犯人似的,花钱那叫一个大手大脚,今儿个买支乌金马鞭,明儿个再受个骗买回来一对儿厨房柴火堆里烧出来的‘官窑’瓷器,我是气得恨不得砸了!男人兜里不能揣钱,每天赏个三五铜板,够用了!”

  大姑姐,你这样尽心尽力地卖弟弟,你家六弟知道吗?

  婚事如火如荼地准备起来,六皇子从皇城外院搬到端王府去,二月十六日近在眼前,行昭从凤仪殿发嫁这是有前例可循的——旧朝皇后将宗室女养在身侧,养出了感qíng来直接从宫里头发嫁,既给小娘子添颜面,也是给这桩婚事添颜面。婚房自然是在新近修缮好的端王府,六皇子不是太子,没这个资格在皇城大婚,皇帝要给二皇子体面,二皇子娶亲的时候亲去豫王府扎场子,可如今皇帝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他不愿意去端王府给老六壮势。

  行昭一听皇帝不去,暗自松了口气儿——喜庆场面自然热闹,一热闹就嘈杂,要是皇帝在大婚场上驾鹤西去,挂着的大红布幔得立马扯下来换成白绢,喜事变丧事。

  或不舍,或匆忙,或忐忑,或欢欣。

  该来的终究要来。

  二月十六日,天气放晴,万里无云。

  正文 第两百二五章 嫁(上)

  薄雾初起,凤仪殿一大清早的便热闹了起来。

  前晚上方皇后语焉不详地给行昭提了两句敦伦大礼,讲来讲去又不敢明说,最后让蒋明英丢了册书给她,她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总不能大喇喇地告诉人方皇后,“我上辈子就懂这些妖jīng打架的事儿了,这辈子您可就甭cao心了”吧?其实想一想,方皇后完全是杞人忧天,圆房是定在及笄之后,淑妃已经隐晦地,嗯,不对摆在明面儿上地告诉新郎倌儿了。

  这一觉行昭睡得很好,睡前忐忑不安,哪晓得一沾到枕头,就没了意识,睡得迷迷糊糊地被huáng妈妈一把扯起来,行昭睁了睁眼,抬头看了看窗棂外。

  嗬!东方都还是一片儿雾蒙蒙的,jī都还没叫,天儿都还没亮,她就得起来嫁人了!

  将掀开chuáng帐,光影之下,一眼便望见了几yù委地的大红嫁衣展开在高高的衣架上,针线细密,红得极正,像跳动的火焰又像熟透了的八月的石榴,瞧上去就喜庆极了,嫁衣是王妃惯例的礼服,真红大袖衣,红罗裙,红罗褙子,衣用织金还有鸾凤纹霞帔,没有过多繁复的刺绣,只有大红,红得像在雪地里跳动的火。

  从痛苦死去,再到怀着希望活过来,再到眼睁睁地看着母亲饮鸩而去,再到现在…

  到现在,她幸福美满地,满心揣着小娘子qíng怀地去嫁人。

  行昭心绪陡然从新嫁娘的忐忑变成了一种静水无波的平和。

  母亲还有姨母没有过完的幸福,她来帮她们补全吧。

  新娘子沐浴焚香一出来,内厢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人,方皇后、德妃、淑妃还有几位内命妇打扮的夫人,贺二夫人、闵夫人、黎夫人还有平西侯夫人邢氏,还有几位行昭没太注意过的夫人奶奶。女儿家出嫁娘家人都要守闺阁,这样才算热闹。

  邢氏站在黎夫人身后,没开腔说话,只笑吟吟地看着行昭,行昭难得地红着脸低了低头。

  描唇画黛擦粉,这是日常的化妆规矩,出阁嫁人这样大的事儿得多加一项——绞面。

  先在小姑娘细绒绒的脸上涂上一层粉,再拿出条麻线来,完成八字状,一开一合地将新娘子额前、鬓角的细绒毛拔gān净,也叫开脸,取个别开生面,幸福美满的好意头。

  定京婚俗多是邀儿女双全,高堂尚在的夫人来为新娘子绞面,而上辈子行昭绞面礼是请huáng妈妈帮的忙,脸上疼得厉害眼睛便跟着湿漉漉起来,一个妾室哪儿来这么大的规矩,这么兴旺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