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94)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母亲!母亲是明媒正娶娶回来的!”行景惊诧之余,总算还有一份理智,佝了身,朝行昭压了声音低吼,“父亲一向是君子!”

  行昭听后语,轻笑一声正要开口,却听到外头有窸窣的衣料声,忙凑头从隔板的fèng儿里看见大夫人撩帘子往里走,又往后看了看,贺琰并没有跟在后头。

  行昭连忙起身下炕,趿了鞋子,扬声唤来两个丫鬟把地上的碎瓷和残汤冷茶给扫了,见行景还处在惘然与震怒夹杂的神色下,悄声同他说:“虽然如今看起来事不至此,我们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准备。”

  这是多活一世的经验。

  行景想了想,点点头,同行昭一起应出去,将走到花厅口里终是憋不住,声音极小地说:“大不了拼他个鱼死网破…”

  行昭耳朵尖,隐隐约约听见了,却无奈大夫人已经在正堂里坐定了,见两个儿女出来,又想起了林公公jiāo代的话,“您一定要稳住了,凡事有皇后娘娘在宫里头周旋,粮饷军备都派过去了,皇上重视着呢,您可一定要稳住啊!”

  两遍“要稳住”,不得不说,宫里头的方皇后知大夫人甚深,还特意派人来将大夫人安抚住,不要自乱阵脚。

  “皇后娘娘与您说什么了?爹呢?”行昭换了副笑颜,坐在下首问。

  大夫人qiáng作欢笑,指了指huáng妈妈捧在手里的匣子,说:“送了些东西来,侯爷又往勤寸院去了。”

  行昭眼神落在那小方黑漆楠木绘着平安四方纹的方匣上,笑着说:“您且心安吧,皇后娘娘也关切着呢。舅舅定能平平安安的,西北也能平平安安的。”

  大夫人勉qiáng笑着点点头,又看坐在下方的长子神qíng不大对头,反而出言安抚行景:“行了行了,你也快回去吧,仔细侯爷又要考你书。”

  行景一听,紧紧抿了抿嘴,没抬头,想了想,索xing起身告辞:“…母亲有事就唤人来观止院叫我,有什么千万别闷在心里头,将心里头的挂忧说出来,就有人陪着您担心了。您一定记得,您还有我,还有阿妩。”

  大夫人愕然,心头的烦躁和担忧像是去了一半,素来不着调的长子如今能说出这番话,心头大慰,连连点头,直说:“…记得记得!”

  行景撩袍转身,走到门口的时候顿了一顿,终究还是大步流星往外走去。

  大夫人目光里有欣慰有放心有释然,见行景渐行渐远,便转头朝行昭说话:“…我要去定国寺上香祈福,阿妩你也一起去吧?”

  菩萨心慈渡世人,阎王狠恶捉小鬼。可在行昭看来,世人有穷有富,有病有灾,分出个三六九等,划清楚士农工商,可见菩萨的心是偏的。还是阎王好,论你天潢贵胄还是布衣贫丐,都逃不脱一死,结局都一样,还是阎王公平些。

  行昭摇摇头,笑着说:“您去吧,要不要叫上二夫人?我在书斋里抄抄《心经》就好。”

  大夫人不置可否,在正堂里忙得团团转,又是让芸香去请二夫人,又是让人再称五十两银子,又是让人去备马备车。

  上头主子要得紧,下面的人自然更是忙得跟陀螺似的,不到一个时辰,全都备妥当了。

  这一晌午,阖府上下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连仆从走在路上都是轻手轻脚,再不敢大声说话儿。

  二夫人在东跨院自然也听到了风声,锦上添花的事儿她没少做,难得的能雪中送炭一回,自然也不会拒绝。来正院,特意换了身稍有朴素的青蓝色三江布绣锦褙子,只在耳边坠了对鎏金丁香花耳塞,临走时还特意向行昭温声叮嘱:“要是觉得闷,就去找行明说话儿吧,她正学着对院子里的账簿,有些脱不开身。”

  行昭笑着点头,将大夫人与二夫人送到二门后,便转身往里走。

  路走到一半,冲莲蓉吩咐道:“去给哥哥带个口信,八个字儿,‘胸有成竹,忍rǔ负重’。”

  莲蓉点点头,向观止院走去。

  行昭回到怀善苑时,莲玉已经恭谨地垂手候在水榭廊间,见行昭过来,从小丫鬟手里头端来一盏参茶,双手呈上前去,态度十分恭顺:“乡野间有俚语,chūn朝忙,盛夏乱,秋冬时节清享闲。chūn天到了,万物复苏,连土里头的蛰虫都开始拱土出来了。”

  行昭接过茶,没喝,转手放在小案上,轻声说:“蛰虫吃农物的根,虽然小,但最是让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