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还造成了一定混乱。慕晏忙派人拿着武器维持秩序,才将其控制下来。
这种给工匠们大规模上课,不说在昱朝,在华夏也属罕见。只是因为涉及的是纺织,耕织一直是国之重点,连帝后都会亲自耕织以效世人。为了推广织造,虽说形式特殊了些,倒也没有多少人拿这个说事。
宿谊虽不是有什么深谋远虑,但他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小动物般的直觉,又有一种好运气。每次他做事,都能切入大众能接受的点,然后慢慢撬动了所有人的认知,当他做什么以前别人不能接受的事的时候,世人已经能接受了。
如今便是如此。
宿谊先从传播耕种、织造技术入手,之后便是各种机械知识、科学知识,到后面的时候,世人已经习惯宿谊这种教导人的方式,不会提出疑问了。
宿谊什么都没想,没想这件事对现在人的影响,对今后的影响,他只是觉得这样做比较省时省力罢了。
只是苦了那些墨家学者,手中捧着宿天师给的“世界真理”,却没时间去研读研究,实在是太难受了些。
研习科学技术的墨家那一脉是如此苦bī,研究哲学的那一脉则好许多。他们能每日沉浸在哲学的海洋中,心中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仿佛获得了心生一般。
巨子张甫觉得很是不慡。
作为巨子,他是三派兼得。因此他知道的最多,却最没时间研究。虽然是巨子,虽然是领袖,但张甫也是一位学者,一位古代的科学家,还是哲学家。他也希望能每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可他忙得脚不沾地。
于是张甫“恶从心生”,将那群折腾哲学的墨家人也调到了“培训中心”这边。虽然你们不研究,但不代表不懂。我们在改良机械,你们就负责授课吧。
底下人叫苦不迭,但是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团体。巨子下了命令,这些人也只能听从。
怎么说呢,虽然被人需要的感觉很不错,但是现在他们宁愿安静一点,先充实自我好吗?
宿谊坑了一派,张甫坑了手下另一派,第三排游侠也没有闲着。
宿谊虽不知怎么安排他们,但慕晏知道。
慕晏经过考校之后,发现这些人各个都是将才。慕晏是名士,也是名将。他顿时起了爱才之心,将这些人全部用上。
墨家这些游侠还有普通将士所没有的优点,既是他们不仅武力值高qiáng,文化素养高,还兼备科学素养,和辩才。且他们能飞快的融入普通民众之间,获取消息。
慕晏考虑之后,为这群人单独编了一个队伍,将人jiāo给他们训练,从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即口才等等一同培养。
宿谊一日见了他们的训练,惊讶想,这算不算最古老的特种部队了?
宿谊对军事不是很了解,但作为男人,他不可能不去了解。即使他是半罐水,但他可以把这半罐水倒给慕晏,慕晏肯定知道怎么用他那半罐水。
果不其然,慕晏从宿谊的“指点”中,获得了许多灵感,还真给他折腾了出来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这支队伍之后在各个战场立下奇功。慕晏成功之后,边将此训练方法上jiāo给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给了各个带兵的将领。于是这种“特种部队”迅速发展起来。虽然因为培养难度高,不能大规模的运用。但是作为攻坚力量,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墨家的这些人,活跃在军队的最前线,也成了惯例。
不过这些人仍旧保持着自己的思想,即若是国家分裂的时候,他们不会出现,不会帮着人去打别人。但国家统一了,或者遇上外敌了,他们就出现了。“非攻”被他们理解为,不打不义的战争。若是守护华夏,戍守边疆,则责无旁贷。
这种思想也给他们带来过灾难。华夏在后来,也有在全球扩张的时期。而这种战争被墨家认为是不义之战,不愿参与。这让当时皇帝很是愤怒,墨家因此损失不少,重新进入蛰伏。
不过后来皇帝也琢磨过来了,既然这些人不愿意去外面,那就守在本土吧。反正他们即使不愿意参与侵略战争,但是对守卫本土却尽心尽责。
这种思想,华国后世怎么先搁置一边,但世界其他国家学者对其评价十分高。
后来华国奉行和平崛起政策时,也秉承这种思想。虽然国外不怎么信就是了。
……
宿谊来到青州之后,活跃程度迅速飞涨,并且因为慕晏是地方老大,自主权很高的缘故,他所能做的事也迅速增加,名声也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