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事实上,他这句话,还真是说对了,以后珍宝斋生意的红火,可不是其他店面可比拟的。
珍宝斋掌柜的挑了几件从几厘米道十几厘米高的小瓷罐,亲自送到了前面。
苏萱认真的看着这几个小罐子,最后选了比茶盏,稍微大一点的一个小瓷罐,道:“掌柜的,我看这个瓷罐大小,很比较满意,我就要这种大小的,形状可以多做各种形状的,上面的要画上各种图案,素洁淡雅美丽大方就行了,而且都要有盖子,不知道我可说明白了?”苏萱问珍宝斋的掌柜的。
“明白了,明白了,苏公子打算要多少?”珍宝斋掌柜的连声说。
“开始的时候我想先要一百个试试,不知道这样的罐子,多少钱一个?”苏萱问。
“这罐子在我们珍宝斋有卖的,各处做瓷器生意的地方都有卖的,一般都是一两银子左右一个,从常山的窑口出来,一般都是五百到八百钱,这都是常山出产的jīng品。
我们珍宝斋倒是和常山的窑口,都有些jiāoqíng,我们可以本价给苏公子,愿意从中牵线搭桥。”珍宝斋掌柜的道。
“哦?”苏萱有些疑惑看着郑掌柜,“郑掌柜客气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不知道郑掌柜有什么,需要苏某人的。”
郑掌柜赶紧道:“所求倒不敢,只是想请苏公子,在生意上指点一二,让小店的生意能更上一层楼,小人和东家就感激不尽了。”说完就殷殷的望着苏萱。
苏萱和身边的二牛面面相觑,这是什么状况,自己来买东西被人拉着不要钱,但是要技术指导,自己对古董瓷器那是七窍通了六窍——只有一窍不通。
看着珍宝斋掌柜面露期待,而且给的价钱也很公道,人也实在——这只是针对苏萱的,做古玩瓷器的要是实在,那在别的行业也就找不到jian商俩字了。
苏萱想了想道:“这位掌柜的贵姓?”“小掌柜姓郑,名玺字宝珍,这是我的名刺,”说着双手递上一个蓝底纸片,像贺卡似的,翻开以后上面大大的书着:珍宝斋大掌柜郑玺郑宝珍等字样。
苏萱看着他的名刺,一时计上心头,道:“那就有劳郑掌柜了,这么着吧,你让常山窑口烧瓷器的时候,在罐子的盖子上写上甜味轩,在底部写上平江珍宝斋定制,怎么样,这样吃到我罐子里东西都能看到,我的东西说不定就卖出平江城了,就连外面的人都知道珍宝斋了。”苏萱忽忽悠悠的跟郑掌柜说着。
郑掌柜之所以找到苏萱,那是对她相当的迷信的,当然是苏萱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自己就是给签了牵线搭了搭桥,什么损失也没有,要是自己的珍宝斋火了,那还是自己占了便宜呢。
郑掌柜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告诉苏萱五日后过来拿货。苏萱点头拿着郑掌柜的名刺离开了。
☆ 五十八章 购物
剩下了站在原地傻乐的郑掌柜。苏萱赏了huáng二几个二钱的梅花锞子,让他回去了。
苏萱从珍宝斋出来,就去了铁匠铺子,定制了十几口超大的行军锅,又去杂货铺买了十几口大缸,又买了几个瓦溜,最后去书店买了几本《天工开物》,《广阳杂记》《闽书南产志》。
完了以后问二牛哪有huáng泥,二牛对苏萱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早就习以为常了,奉行,不过问,不阻拦,不怀疑等三不政策,闻听苏萱问他立刻带苏萱去了有huáng泥的地方,装了一大缸。
苏萱和二牛撑着船转了大半个平江城。最后又买了两石上好的jīng米,五石糙米和一整个猪,十斤麦芽糖,又卖了几百斤萝卜——买萝卜的从来没看到这么大的买主,激动的都想给苏萱磕头了。
在船快出城的时候,苏萱看见一个挂着酒旗的地方,眼珠转了转,让二牛停了船,去买了几坛绍兴花雕,几坛糯米酒,几坛女儿红又买了几样青菜和熟ròu下酒菜,最后二牛看苏萱终于不买了,松了口气开船回去了。
回到山里天都黑了,苏萱带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回来以后,大家除了好奇什么都没说。
“阿菜算上我们上也就二十多个人,你怎么买了这么多锅回来,难道要一人一口锅吗?”二牛的娘终于忍不住道。
扑哧!苏萱没忍住笑了出来,“不是的娘,我买这么多锅是有用的,不是用来做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