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是的。”二妞点点头,脱鞋上了炕,坐在炕上小桌旁,大妞的对面:“是这么个事。本来家里不是想着趁着奶奶还在,给我跟大姐还有大仓把喜事办了吗?可是奶奶走得急,咱们都还未来得及办喜事,她就撒手离开了。如今喜事是办不成了,五郎那面自是愿意再等上三年,我爹娘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也都放心。只是有点事儿搁在我心里头一直不知该咋办,大姐天天忙活着两个娃娃,我也不好再去烦她,只好来找你商量一下。”
“咱们qíng如姐妹的,是啥事qíng,你就说吧。”大妞伸手用细棍儿拨了拨灯芯。
“嗯。”二妞点点头,视线放在小桌上开了口:“我与五郎虽算得上是你qíng我愿,也算是门当户对,可是眼下的qíng况,他家有五个兄弟哩,五郎若是成亲,怎么也轮不到他住在那大院儿里,那就得另寻住处。若说另盖一间宅子,或是直接买一间宅子,都要花费不少钱,我这正寻磨着,这三年里,至少得攒起这个钱来呀。可是我又没有什么赚钱的好营生可做,你的想法多,点子也多,我就想叫你帮着出出主意哩,脏点累点我都不怕,只要能在三年里攒出十两银子,足够盖一间普通的宅子就行了。”
“哦,这样儿啊。”大妞点点头,拧着眉深思起来。二妞说的也是个事儿,可是赚钱的法子,自已也正在找啊,自已如今还处在水深火热里,若有赚钱的法子,自已就用上了,哪还能再拿来帮二妞?只是这话儿也不能这么直接说,她只好gān笑了一下,道:“瞧我在你眼里还是个能的呢。不过我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出个什么来,不如这样吧,给我个几天的时间,等我想到了,再跟你说去,行不?”
“行的!”二妞脸上一喜,忙点头:“大妞,那可麻烦你了。”
“跟我客气啥呢,咱们是啥关系啊。”大妞有些心虚的笑笑,二妞这么相信她,她却在这溥衍人家。不过这一会儿的工夫,大妞倒真是想起一个活儿。那就是她的泥滩上的水池建好之后,养上鱼和鸭子,是需要人照看的。毕竟二亩的水池也不是个小地方,不但需要有人看管,也需要有人照顾。二妞若是能做得好,三年里要赚到十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qíng。
不过这事现在说也有些早,泥滩的水池都还没挖好,何谈的赚钱与否?大妞只能应下二妞的事qíng,等以后看qíng况再说。
送走了二妞,有根才从隔壁回来,娃儿也懂事,知道二妞姐与姐说的是私事,不能叫他知道,回了家也就没问,乖乖的帮着大妞做了一会儿活,才上炕睡下了。
如此忙活了几日,细竹终于做好了,正好这时候地里的四季豆还未爬蔓,大妞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几个小的扛着修好的细竹来了地里要下豆架。
所谓下豆架,就是如种huáng瓜般用细竹杆架设起人高的架子,让藤蔓顺着架子生长,好留出通风和生长的空间,也便于管理和采摘。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用到竹杆架,所有的藤蔓作物都是爬在地上随意生长的。
架竹杆架时,需要在每一株四季豆的旁边cha进一根修好的细竹,然后以相邻的前后左右四株四季豆为一组,将这四根呈四角形排列的细竹用绳子将顶端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蒙古包的骨架,这样即有利于作物爬蔓,而且又稳固,不会因刮风而发生折断。
一共种了一亩半的四季豆,而且还是间隔轮作,也就等于是种了零点七五亩的地,所以架设起细竹杆来还是很快的,几个小的一起帮着上手,竹架子很快便扎好了,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长长的田畦里,引来周围几户地邻的围观。
孙光宗一家这时候也正在地里忙活,见大妞家地里竖起了奇怪的东西,也忍不住立起身来观看。不过孙光宗到底是个心思灵活的,一瞧之下就知道这是方便四季豆生长的。只是他觉得这些竹架子有些大提小作了,只不过几棵四季豆而已,没什么好吃头,也卖不上价钱去,一般都是自家摘了供自家吃,哪用得占去这么大块地,还心细的架上竹架,果然猎户的娃儿哪里会种地哟~这简直就是在胡闹啊。
将所有的竹杆都下好也都绑好之后,又引水将田里浇了一遍,因为当时田沟里施的肥足够,所以四季豆的苗子长得很好,嫩绿的颜色,叶片很厚实肥大,瞧这喜人的长势,再过几天就该爬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