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活儿,大妞几人正坐在田头上歇息,几个地邻都纷纷围过来打探道:“大妞啊,你在地里cha这些竹杆是要做什么哩?你种这么多四季豆,哪里吃得了哟,这东西要是去卖又不值钱,丫头啊,你怕是要吃亏喽~~”
对于众人的说词,大妞但笑不语,心思只注意着旁边地里的孙光宗一家。这附近的地邻都叫自家的四季豆架子吸引过来了,唯独孙光宗家的没反应,仍还在地里如常的作着活儿,就好像没看见那一排一排的豆架子一样。
不愧是孙光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估摸他早就瞧出来这豆架子是做什么用的了。那孙水墨的眼光也毒,一眼就瞧上他,叫他做新屯长,依着他的脑子,早年间若是多念些书,怕是亭长也做得了。
孙光宗一家虽与自已家的上辈不和,导至了这辈人之间的矛盾。但孙光宗的为人在大妞看来还是很不错的,把泥滩地卖与自已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在公事与私事上,他还是向着屯儿里的众乡亲的利益的。
上一辈的恩怨不能一代代传下去。大妞有心要与孙光宗家言和,与众地邻说笑时,故意大声的道:“我扎下这豆架子,就是为了叫豆蔓顺着架子生长,这样结荚多,也摘得多。诺,人家光宗叔就不好奇,定是早就看出来了呢。”
听大妞提起了孙光宗的名子,孙光宗家才十二岁刚下学堂过来的孙二郎抬了抬下巴:“我爹聪明着呢,早就猜到你这架子是扎来爬蔓的,别说我爹了,我都瞧出来了。哼,不就是个破竹架麻,有什么稀罕的,都围在这儿看,大惊小怪!!”孙光宗的二郎倚着自已爹是孙家姓里的领头人物,从小就傲气,在一起玩耍的小娃娃里爱充大脸。如今孙光宗当上了屯长,他更是chuī大了鼻子,走路都要仰着头,说话时话里话外都喜欢透着一股子大人物的味道。
第155章 几只jī崽
任大妞与二郎孙全仑在那儿与众地邻说着话儿,孙光宗却只顾低着头做活儿,当几人不存在一般。
大妞见孙光宗这个态度,摸了摸鼻子也觉无趣,人家即然没有要合好的意思,咱们也没必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转而又与众人说别的话题去了。
与地邻们拉了一会儿话,天色便近傍晚,火红的太阳挂在山头上,众人做了一天的活儿,聊天也聊得满足了,各自收拾了东西回家去了。大妞也带着几个小的回了家,田里的竹杆架子弄好了,就没什么可cao心的了,接下来她就可以带着几个小的继续去忙活泥滩上的水池了。
方家的大水缸已经搬了来,几人回了家,几个小的七手八脚的将水缸刷gān净了,又从溪下担上水,才各自散去回家吃饭去了。
众人散去后,大妞却没有照常烧火做饭,而是带着有根去了一趟屯南,她前几天在那儿下的竹网,现在该去看看网没网住小鱼苗了。
两人各自端了一只木盆,往屯南走去,路上遇见田之闰的妻子刘圆圆,正在溪边洗衣服。田之闰在田家四兄弟中排老二,老大就是佃走了大妞从邱婶那多佃的三亩地的田之雨,田之闰现年三十出头,家中只有一子名田振林,今年十三岁,因身体弱,常年有病在身,故只上了两年的学堂便休养在家。
田之闰与刘圆圆两口子也是背朝huáng土出大力种大田的,虽赚得不多,但胜在没有拖累,老人由老大养着,孩子只有一个,所以家里条件算得上是不错,起码比一般的农户要qiáng一些,家中三间大屋,东西厢房也都有,院儿里还养着jī和猪,不为卖钱,只为平时里娃儿嘴馋的时候就宰给他吃,猪则是留到过年宰来分与兄弟四家吃的。
刘圆圆老远的见了大妞,忙起身与她打招呼:“大妞啊,上屯南下地去啊?这都啥时候了,该吃饭了。”大妞自家的地方在屯西南,刘圆圆以为她是要去下地。
“刘婶子。”大妞礼貌的叫了一声,道:“不是去下地,我去屯南有事哩。”大妞没敢说下竹网的事,那竹网放在那儿,也没个人看着,要是大伙儿都知道了,还不得都跑去捞鱼苗啊。
有根也礼貌的叫了一声‘刘婶子’,便乖乖的呆在大妞身后,不再作声。
“哦,我就说麻,这么晚了,哪有再跑去地里做活儿的。”刘圆圆笑着,扯着大妞的衣袖,压了压声儿:“大妞啊,婶儿正好有个好事儿要跟你说哩。”
“啥事儿啊?”大妞一怔,自已以前可从未与刘圆圆打过jiāo道,她能有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