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安照例走之前,碰碰母亲的手,然后乖乖跟着哥哥走。
她有意识的时候就一直是个游魂,进不去那个躯壳,一直都没有身体,没有人教她说话,后来学会了怎么说话,但无人能听到她的说话声,也没有人能跟她说话,等了近二十年,总算有了躯壳,但嘴舌荒废了这么多年,她早已不爱说话了。
不爱说,但不代表她不知道怎么亲近这一世把她生出来,给了躯壳的女人。
在没有人看到她的时间里,她看着她这世的母亲长大,看着她嫁人,看着她生了她这世的兄长……
她知道她的母亲对亲近她的人,有多挖心掏肺。
也知道她这世的父亲兄长,对她有多满意。
周辰安得到了她一直想得到的,每一天都过得很珍惜。
她贪图的其实就那么几样,数也数得出,也因此她对于笃定能得到的,一旦知道不能得到,她觉得很不舒服。
就像她父王所说,你让我不痛快了,我总得做点什么。
所以,她是有想法的。
而她母妃不笨,她一直都聪明得过份,只是从不喜欢揭穿,这次也一样。
对于母亲所说的要缓个三四天之事,周辰安也觉得是完全可以的,她也得稳一稳,要把事qíng做得妥当了,这才不会给她母亲揭穿的机会。
要论沉得住气,她应该比谁都要qiáng上那么一点。
那么漫长的一个人的岁月,她都一个人过来了。
**
二月仅过一半,京城人满为患。
太子加恩科,又拔大量银两下去,同时派监察官下各州给赶考生发路费,此举从颁旨到银两的拔出,不过两日之间,之后,太子又减了全国的税。
农户与商户,一个减了三成,一个减了一成。
太子的旨令一天接一个,比换臣子还快,这朝廷是风雨飘摇,但百姓高兴,恩科又在眼前,这来京里任新官的,来京里做生意的,甚至还有来京里朝圣的,一批接一批,把本就繁荣的卞京挤了个水泄不通。
人一多,各种纠纷不断,这令京城衙门差役手忙脚乱,后来还是太子下令,往就城调派了两千御林军暂任差役,暂时解决了京城的安稳问题。
也不过两个月,京城人已经不谈过去残bào的狮王,只谈贤明的太子。
在政绩上,一时之间大量颁发新策的太子还是赢得了名声,至于皇宫后宫里的那点事,在一个比一个还具有谈资的政令上,没有掀起太多风làng,完全不能让士子书生们这些心系天下的人挂在嘴边。
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愿意大谈阔谈太子的新策,这时候达官贵人的风流韵事尚只得他们一笑,后宫的事,就更不愿意说了。
之前因嘴舌犯事,一刀一个脑袋的恐惧,还萦绕在他们的脑海没有散去。
太子不禁议政,书生们爱谈,百姓们见谈谈也不出事,都就只愿意谈论这个了。
真乃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个名号,再出江湖,bào君也是仁君。
柳贞吉之前在西北那段时日,因周容浚大肆得罪人,她还担心到后面上位了要怎么收尾,没想成,这还仅是上位这么一段时日,黑得发紫的狮王一举成了贤明远传的当朝太子,她都不禁惊叹了一下人们见风使舵的本能,和上位者指鹿为马的本事。
朝廷里,太子接二连三换了他的人,后宫皇帝也默许了太子的举动——就是他还是看太子妃不顺眼,还是真心想着,要给太子添四妾。
太子仅一个儿子。
而太子妃连皇太孙都不愿意让他们见。
皇帝bī自己把jīng力花在了为难太子妃的事qíng上——皇后已日渐萎靡,即使是不喜他为难太子妃,她也说不出话来了。
这三四天一过,皇太孙自己去见了他的皇祖父。
但在见过之后,他去找了他的母妃,说了会话。
太子妃当天上午,就去了凤宫。
皇后已经奄奄一息。
看到太子妃来,嘴里已经说不出话来,只往太子妃后面瞧……
只一眼,太子妃就转过了眼,让她的侍女去带郡主来。
万皇后听到之后,闭上眼睛笑了。
辰安来后,太子妃抱了她上了万皇后的chuáng,嘴里很柔和地道,“好好陪陪你的祖母。”
小郡主安静地看着她的母亲,在确定她母亲的眼睛里只有仁慈后,她抿了下嘴,点了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