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的老了。”他不在意地抹了抹鬓角,淡淡微笑,“暖暖,你的父皇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他收买了我的心,让我甘愿为他的子孙努力。我真的不习惯把一个国家的重担全都扛在身上。我只是个凡人,所以我需要出色的同僚。李旦,我让他用本名卫星海,重新入朝为官。而李丁……”他故意停了一下,不往下说。
“对了,我一直很想问,李丁究竟是何方神圣?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能够说服刘岩?他们以前有过jiāoqíng?”
“我不打算让李丁再用本名了,让他用一个全新的名字吧,这个国家,这个朝廷,都需要一个崭新的开始。至于你的疑问,”他深吸了一口气,又捏了一下我的耳朵,“好奇宝宝,我只透露一个信息给你。他是谢明岚的至亲。”
“王爷,你能不能不要总卖关子?”我不满。
他揽着我,“乖,不要再问了,跟我回去吧。明天想要gān什么?”
“我想去皇陵拜一拜父皇和母后。”
“明天我可能抽不出时间,后天吧,后天我陪你一起去。把孩子们都带去。”
“嗯。王爷,我想以后该有人给你写一本传记。”
“为什么要给我写传记?我只是个凡人,也会很快从这个国家的舞台上退下去。我不希望被人们记住。比起这些虚名,我更期待新的官吏和新皇的表现。很多年后,我希望自己不会后悔今天所做的选择以及对他所奉献的忠诚。”
我一直相信,并不是轰轰烈烈的才叫做人生。平平凡凡也是真。那个夜晚的我,并不是很明白他话语中的全部含义,但很多很多年之后,当市面上真的有了一本关于他的传记,并命名为《明王录》的时候,两鬓花白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彼时,河清海晏,四海升平。
(完)
(番内)
天宝十年的元宵佳节,赤京城的街上人来人往。
一个英俊的男子很火大地看着身边那个紧张兮兮,糙木皆兵的手下。他用扇子掩面,低声说,“小德子,你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朕出行了吗?”
那叫小德子的少年耷拉着一张脸,苦哈哈地说,“皇……公子……太后要是知道了,会把奴才的狗腿打断的……”
男子板着脸说,“朕只是出来体察民qíng,太后不会怪罪的。”
“公子还用体察民qíng吗?光看看这街上的热闹和繁华,比起二十多年前,世宗皇帝在位的时候还要好。现在哪个百姓不夸皇上治国有道?!”
他们说话的时候,身边走过三两书生,其中一个捧着手上的一册书说,“这《明王录》我可看了三四遍了,好文采啊!明王此人在史书上只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要不是这本书,还不知他的一生这么传奇呢。这样的人物,不该被忘记!”
“可不是?观此书的最大感悟就是,作者与明王之间的深qíng厚谊。明王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猜此人定是受过明王的恩惠,用一腔感激之qíng写成的。”
男子静待那几个书生走远,默默地走到路边的书摊上,随手拿起一本《明王录》,轻轻地摩挲着封面。小贩很热qíng地招呼着,“公子,买一本不?这书现在可好卖了。这书中的明王,亦师亦友,亦神亦仙,当世绝没有第二个。”
“这书,能卖到天涯海角吗?”男子忽然很认真地问。
小贩愣了一下,“当然。现在可是口口相传啊。”
男子终于笑了一下,转身轻快地对小德子道,“我们回去吧。”
小贩有些莫名其妙,小德子凑过去,掏出碎钱,“老板,快给我一本!”
84、番外之二
那我问爹爹,生命是什么。
他回答说,是崩裂自伤痕的一种再生。
————题记
这里是环绕小村庄的普通山头。山头上有两座孤坟,仿佛历经十数年的光yīn了。一个挺拔的男子站在坟前,负手仰望着天空。如果不看他两鬓的白发,光看那背影,会觉得他有举世无双的风华。事实上,就长相来说,确实明媚得很耀眼。
“玉蝉,雪衣,我来看你们了。”他分别摸了摸两座石碑,又分别倒了酒,自己则拿着酒壶独酌。如果是偶尔路过的人,会发现他脸上有一种孤寂,是那种浸透到灵魂里面,让人心疼的孤寂。